§1.事事反问自己(1 / 1)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译:孟子说:“爱别人但得不到别人的亲近,便反查自己是不是尽到仁爱之心了;治理人却没有治理好,便反查自己是不是尽到智虑了;礼貌待人,却得不到理睬,便反问自己是不是还不够恭敬。做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都要反过来问问自己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自己本身做好了,天下的人自然都会归附他。

人们不该对自己迁就随便,这只会让人性的弱点放大,渐渐难以控制。内因是决定一切的,只有管住自己,外部环境才不会更加恶化,特别是在困难面前,解剖自己,从自身查找不足,这才是解决困难的关键,人们是不应该怨天尤人的。在求知的道路上,一个人最怕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敷衍了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如果自己降低目标,不求卓越,他就没有勇气干大事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宽恕自己的平庸是人生的最大错误,它使许多属于自己的成功机会白白溜走,让人悔憾无穷。

北宋名臣王安石在年轻时,就有不俗的志向,他多次对人说:“人生一世,当建功立业,造福万民,名垂青史,这样为人,才不虚度此生啊。”为了实现他的志向,王安石勤奋读书,对自己要求甚严,无论有任何事,他都不耽误当日的学业。一次,王安石病倒了,躺在**,他还是坚持看书。大夫劝他休息,王安石说:“病可以痊愈,但书一日不读,我就可能被别人落下。我的前程全靠读书赚取,我不敢懈怠啊。”

王安石的文章写得很好,在别人的赞颂声中,他还是不停地修改。有人说他自讨苦吃,王安石便说:“在你们眼里,我的文章也许真的不错。可若是给大学问的人看了,一定还有很多不足,我不该满足你们的夸奖,而使自己不再提高了。这样,我才能走出家乡的狭小天地,担当起大任。”

王安石刚到朝中做官时,只是一个管理司法事务的小官,很被人轻视。王安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并没有像不得志者那样消极沉沦,他还是苦学本领,丝毫没有改变志向。他对自己的朋友说:“我现在官小职微,正是我学习的好机会,如果我眼下懒散堕落,那么将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王安石不和别人同流合污,不少人因此攻击他,想把他赶出朝廷。他的朋友一次好心劝他说:“你官职低微,偏偏又和他人作对,这样下去是不能立足的。你应当和他们主动来往,增加感情,一些俗事不想干的也要干一点,这对你有好处啊。”

王安石说:“和小人交往,自己的人品、情趣势必会低下,以后再想改正都难了。我不能这样放纵自己,否则,我的一生也许都要毁了。”

王安石恪守本分,从不满足于别人的夸赞,事事后问自己,不断进取,最后终于当上了宰相。

王安石读书不讲借口,做官不肯随俗,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他虽然一时受挫,但是终能脱颖而出,可见他的做法是十分明智和正确的。

有些人总是不肯检讨自己的错误,他们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这是对自己要求不严的表现。从思想上放纵自己,行为上就难保正当,纠正就更不可能了。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就会越来越严重。

唐玄宗时,杨国忠靠着杨贵妃的关系,不学无术的他竟当上了宰相。

杨国忠有权有势,便一门心思大肆捞钱。他虽是宰相,但却兼职四十多个,个个都是搜刮民脂民膏的肥差。

有人提醒杨国忠说:“你为一国之相,就要学一点真本领,这既能让皇上看重,也可以使百官服气。现在你只在意钱财,却无心学习治国之术,这是不行的。”

杨国忠说:“我有娘娘撑腰,还怕别人能压倒我吗?”

那个人说:“有治国之才,才能处事不出偏差,不惹祸患,这才是你的真正依靠。你不处处倚仗他人,自己才会永久不倒。”

杨国忠听不进良言,做事却是更加大胆。他见安禄山被玄宗宠信,十分嫉妒,竟当面向安禄山索要重金。

安禄山也很骄横,他一口拒绝杨国忠的勒索。杨国忠一怒之下,便诬陷安禄山谋反,他对玄宗说:“胡人非我族类,他迟早会造反的。听说他现在私招兵马,积聚粮草,这就是他将反的前兆啊。”玄宗有了怀疑,于是几次传召安禄山入朝,以为试探。安禄山每次都应召即来,玄宗便解除了戒心。杨国忠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逼反安禄山,以证明自己的诬陷正确。这时,杨国忠的一个心腹说:“你逼迫安禄山造反,虽可以解一时之气,但事情的后果就难以预料了。依我看来,你若这样做事,安禄山造反,一定会天下大乱,人们追查原因,所有人都会怨恨你。到了那时,你还会有利吗?”杨国忠不相信这些,他只想宣泄私忿。他派军队包围了安禄山在长安的住所,把他的宾客全部杀死。安禄山反叛之后,第二年就攻陷了潼关。杨国忠随玄宗逃亡,在路上被群情激愤的士兵砍下了脑袋。杨国忠自己无能不说,做事也不考虑后果,他的死全是自找的。他没有限度地放任自己,终于玩火自焚了。

○决策做到心高气不傲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领导一个团队的领导人,要做到心高气不傲,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战胜盲目自大、盛气凌人的心理和决策作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并且还应当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巧妙的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所有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若你处处表现卖弄、志得意满时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起锋芒,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与此相对应,遇到反对的声音时应尽量做到化敌为友,而不是把自己的下属当成敌人。

一些领导者认为下属像一部机器,开动它的时候,要它什么时候停就什么时候停,绝对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不会得到下属的爱戴。另一方面,下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于工作素质及效率均无好处。

也许那些领导者说得对,人好像一部机器,但他们却忽略了机器也需要休息的道理。机器不能在室温不适当的环境下工作,机器亦需要加油,更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停下来,否则机件过热,影响工作。如果上述的管理者真懂机器的话,就更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让下属得到休息。

时至今天,为所欲为的领导人仍不少见,实际上这样的人只是一味地在用权力说话,根本谈不上领导方法,其结果也只能是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