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癔症型人格?
心理咨询中,一位母亲这样介绍了女孩的情况:
我的女儿今年13岁,刚刚上初一。孩子在上小学时非常的优秀,活泼,好交朋友,爱好钢琴、游泳、画画,学习也好,还是大队长、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很受老师的喜欢,同学关系也不错。上中学后,她非常不喜欢现在的中学。一开始老师有点严厉,她有点不习惯,对老师的严厉非常不满。入学不久自己不想竞选班干部,我们同意了她的选择,可是她自己却有点闷闷不乐。后又因第一次考试成绩只在班里处于中游而烦恼。国庆放假,我们带她去北京玩了四天,很高兴。回来的路上,情绪开始恶化,说不想上学,想逃离这个家,变成小鸟回来看我们。回来后就不愿上学了,而且用小刀划自己的手指,我们没有理睬她。后来发展到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刀口不是很深,并用小瓶把流出的血装了起来。无奈,我们把她送进当地医院,经过20余天的治疗,现在情绪基本稳定,但是仍然不愿意上学,一学习就烦躁。实际上她学习能力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孩子小时候比较任性,我们也有点娇惯她。现在更加任性。我们现在心急火燎,不知该如何是好……
女孩的心理问题就属于癔症型人格。癔症型人格的最大特点是,过分情绪化,过分做作夸张,过分自我中心,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这种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年龄层次都有,一般在25岁以下,在青少年中常见。
具体说来,癔症型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3.高度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
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符合上述症状中的3项,就可以诊断为癔症型人格。
那么,癔症型人格与癔症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者确有联系。癔症型人格往往是癔症发病的人格基础,在外界刺激作用下,有癔症型人格的人容易患上癔症。但是,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一来,虽然二者都具有情感爆发的特点,但是,癔症除了情感爆发外,还有**抽搐,肢体瘫痪,感觉麻木,不能说话,意识蒙眬,假性痴呆等症状;而这些症状是癔症型人格所没有的。二来,虽然二者的情感都有表演性特点,但是,癔症症状的表演性特点,不是故意的,是当事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而癔症型人格中情绪的表演性特点,是故意的,是当事人有意而为的。现在,把前面女孩的情况和上面的特征对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女孩的心理问题不是癔症,而是存在癔症型人格。
癔症型人格的成因,一般认为,首先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如果父母溺爱孩子,过分保护,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很容易养成任性、固执、哭闹无常等小孩子脾气,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就容易演变为癔症型人格。癔症型人格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如果一个人从小就非常喜欢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而且常常卖弄各种小聪明,周围大人又加以夸奖和表扬,就会越来越起劲。这种行为就容易被强化而稳定下来,形成癔症型人格。
那么,怎样矫正癔症型人格呢?
一般来说,癔症型人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逐渐成熟,而逐渐减轻症状。但是,这不能保证它可以不治而愈。而且,青少年时期不加以调节,症状往往会加重。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注意自我调节,来逐渐消除癔症型人格。
一是反省调节法。
平时,要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失常。睡觉前,冷静客观地回想一下自己一天来的各种表现,想想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言行,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想这些言行别人能否接受,如果别人这样自己感觉如何等。通过冷静的分析和思考,找出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并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调节。如果自己反省感到困难,首先,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其次,可以通过闭目静思来帮助自己反省。要慢慢养成闭目静思的习惯,认真思考如下的问题:自己是否比别人更想引人注意?自己的情绪是否带有戏剧性色彩?自己是否常想成为话题的中心者?自己是否有反复无常的感情?自己是没有把自己作为善于交际具有魅力的人?自己是不是追求那种稍纵即逝的人际关系?自己是否喜爱那种经常变化的生活?自己是否持续地寻求或要求他人给自己的安慰、赞同、表扬?这样,可以更好地、客观地了解自己。第三,借助日记来反省自己。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以帮助反省生活,调整心情。
二是暗示调节法。
可以经常用下列暗示语:“不要太激动”,“不要到处出风头”,“不要自作多情”,“不要唯我独尊”,“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等,来暂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用较长的暗示语:“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心态下,自己的行为就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就会为了引人注目而夸张做作,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体谅他人,就会过分追求新鲜刺激而感情多变,使别人无所适从……这样做就会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自己一定要克服这种毛病,自己有决心和能力克服这个毛病。以后自己再也不唯我独尊了,再也不去想方设法去引人注意了,再也不感情用事了……”
三是升华调节法。
许多艺术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夸张成分,许多演员为了使观众能沉浸到剧情之中,都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有癔症型人格的人的情绪戏剧化,也是一种表演才能。只是这种表演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引人注意。如果把这种潜在能量释放到文艺表演中去,那么,这种人格特征会在文艺表演中得到升华。
四是劳逸调节法。
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强度,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强对精神刺激的耐受力。同时,要学会善待外界刺激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矛盾,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