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显微镜下的细菌 显微镜下的细菌(1 / 1)

细菌,寄生在几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体内,吸收着寄主的营养来生存。细菌种类繁多,一些会给人类带来厄运,一些却是治病疗伤的良药。

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它们是数量最多的生物,远远超过其他生物。如果将细菌的数量比喻成大海,那么我们人类的数量就是其中一滴水而已。

细菌形体微小,目前已知最小细菌只有0.2微米左右。它们一般是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细胞骨架和膜状胞器。它们不像绿色植物那样有线粒体和叶绿素,因此无法自己生产能量,只能从外界窃取。

细菌分布广泛,土壤中、水中、岩石中、烂草中以及生物的体内都是它们的栖息之地。我们人体上也有着数不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的细胞总数的10倍之多,只是我们无法看见。

一些生命力顽强的细菌更是不避酷热栖息在温泉、火山,以及环境非常恶劣的放射性物质中,这些细菌非常顽固,通常被称为“嗜极生物”。意大利科学家就曾在一座海底火山发现过这种生物,数量虽少,意义重大。

它们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是无法看见的,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在显微镜下的细菌形状各异,有的呈长条状,有的呈圆形,有的还是四方形的,十分有趣。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细菌:

1.弧菌。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弯曲”的细菌,形状类似逗号,属于原核生物。

2.葡萄球菌。它们的形状犹如一串葡萄,大量堆积在一起。大多数的葡萄球菌都是无害的,只有少数是有害的,属于革兰阳性球菌。

3.破伤风杆菌。这是一种能够引起破伤风的细菌,属于病原细菌。人若不慎被利器割伤、铁钉刺伤,它们就有可能出现。形状犹如小蝌蚪,脑袋呈血红色,对身体有害。

说完细菌的外部形状之外,让我们来观察观察细菌的内部构造。

细菌结构简单。每个细菌都有细胞壁,厚度一般为15~30纳米,接近于人类的体表皮肤的细胞。

细菌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这是一种双糖单元,是由小分子组合到一起形成的大分子。小分子中包含肽聚糖纤维,相邻的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或肽键桥接起来,好比河的两岸通过桥梁连接;接着形成肽聚糖片层,好像是胶合板,多层粘合,非常结实。

由于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所以,凡是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如溶解酶、青霉素等药物。它们能够抑制肽桥的形成,所以当感染病菌需要消炎的时候,医生通常会为我们注射青霉素。

由于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壁对其生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细细数来,大致有以下功能:

1.能保持细菌外形,提高其机械强度;

2.细胞壁非常坚固,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机械性或渗透性损伤;

3.细胞壁是传递物质的媒介,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壁的相互作用实现信息的传递;

4.防止大分子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入侵;

5.能够协助细胞运动,是细菌运动的主要动力之一。

不过,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有细胞壁的,比如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以及支原体,这4种细菌就没有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