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七星瓢虫之外,还有许多动物也生有这种触角。它们的触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菜粉蝶的触角,能够灵敏地察觉空气中芥子油的气味,从而快速寻找到它最喜爱的十字花科植物来食用;嗅觉最灵敏的印第安月亮蛾则能通过触角感触到1000米外的配偶产生的性外激素;姬蜂的触角能够扫描到害虫散发的微弱红外线,从而准确无误地找到躲藏隐蔽的寄主,将之消灭。
除此之外,触角还有一些有趣的作用。在水中生活的仰蜻在仰泳时,会展开触角用以平衡身体;水猴子的触角能够用来呼吸;萤蚊的触角可以帮助捕捉猎物;芫菁的触角在**时用以拥抱对方。
不同昆虫的触角在形状和长短上千差万别。
新几内亚天牛拥有昆虫界最长的触角。长达20厘米,是昆虫界的“吉尼斯纪录”。
当然,并非所有的昆虫都有触角,一些昆虫虽然没有触角,却同样有着自保手段,有的体型庞大,有的飞行迅速,生存竞争力并不亚于有触角的昆虫,所以你大可不必以“触角论昆虫”。
昆虫的触角“长相”千差万别,大致可分为以下十二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号入座,试着通过观察触角来辨认昆虫。
1.刚毛状,短小坚固,蝉、飞虱和蜻蜓等的触角呈此形状;
2.丝状,仿佛一条丝线,末端的两节较为特殊,蝗虫和蟋蟀等触角形同此状;
3.念珠状,好像是一串佛珠串连在一起,如白蚁的触角;
4.锯齿状,由无数的金色小三角组成的触角,看起来十分锋利,如锯天牛、叩头虫和芫菁等的触角;
5.栉齿状,鞭节有细枝状突出,如新芽一般。绿豆象雄虫、一些甲虫和蛾类雌虫的触角便是如此;
6.羽毛状,鞭节突出,状如羽毛,如毒蛾、樟蚕蛾和许多蛾类雄虫的触角;
7.膝状,柄节特长,梗节细小,如蜜蜂的触角;
8.具芒状,短而粗大,如蝇类的触角;
9.环毛状,生有一圈圈明显的细毛,如雄蚊的触角;
10.棍棒状,又被称为球杆状,形状如同棒球杆,越往上越粗,如蝶类的触角;
11.锤状,形如铁锤,如露尾虫、郭公虫和皮囊的触角;
12.鳃片状,有数片鞭节呈现细薄片现象,这些薄片相互叠在一起,如鱼鳃,亦如金龟甲的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