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年轻人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很浮躁,是一个诚信稀缺的时代,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人若讲究诚信未免太容易“受伤”。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一个不诚信的人,“讲话无人信,喝酒无人敬”,在这个人与人互动互助更加密切的今天,要想获得事业、爱情、友谊的成功是很困难的。
诚信是做人原则中最根本的一条。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一定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
诚信乃做人之本,这是多少成功人士恪守的人生准则。人生向上的基础是诚、敬、信、行。诚是构成我们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也是中国伦理哲学的标志。诚是率真心、真情感,诚是择善固执,诚是用理智抉择真理、以达到不疑之地。不疑才能断惑,所谓“不诚无物”就是这个道理。而“信”则是指智信,不是迷信、轻信,这种信依赖智慧的抉择到达不疑,并且坚定地践行。
有人认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做一个问心无愧的好人;能否保持诚、敬、信。诚实是坦诚相见,问心无愧。
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10岁的小学生汉森,有一天与小朋友在家门口前的空地上玩棒球,一不小心将球掷到邻居基尔的汽车上,把汽车的车门玻璃打坏了。
小朋友们见闯了祸,个个逃回家去。唯有汉森呆呆地站了一会儿,他决定登门承认错误。刚搬来居住的基尔先生原谅了汉森,但仍将此事告知了汉森的父母。当晚,汉森向父亲表示,他愿意用替人送报纸储蓄起来的钱,赔偿基尔先生的损失。
第二天,汉森在父亲的陪同下,再度登门拜访基尔先生,说明来意。岂料基尔笑道:“好吧,你如此诚实,又愿意承担责任,我不但不要你赔偿,还要将这辆汽车送给你作为奖励,反正这辆汽车也是打算闲置的”。
由于汉森的年纪还小,不能开车,汽车暂由其父代为保管。不过汉森已找人修理好车窗,经常给车子洗尘打蜡,就像对待宝贝一样。他倚着那辆1978年出厂的福特“野马”名车说:“我恨不得快快长大,好驾驶这辆车。我至今仍然不敢相信它是我的。”他还说:“经过这次事件,我更懂得诚实是可贵的。我以后都会诚实待人”。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信用是一种承诺,一种保证,一种真诚;信用就是一诺千金,做人最根本的一条便是讲诚信。诚信,就是要说真话,道实情,守信用,讲信任,说话算话。在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诚信二字的分量可谓沉甸甸的。因为讲诚信,刘备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我得军师,如鱼之得水也”。他充分信任、重用诸葛亮,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样因为讲诚信,诸葛亮知恩图报,辅助后主,力保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因为讲诚信,关羽铭记“桃园结义”的誓言,“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到刘备身边。人们崇拜诸葛亮,敬仰关羽,就是崇拜、敬仰他们这种诚信的可贵品质。
不管在哪个时代,人都不能离群索居。人和人之间要有顺畅的交流、沟通,彼此寻求寄托与抚慰,这是对个体存在的认证,更是对生存状态的肯定。而彼此认同的产生其实就是一个彼此信任、互相接纳、多元包容的过程。作为社会的最小个体存在,我们不能要求别人重守承诺,但我们自己却能做到真诚守信,信任他人。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向来都是重信守诺,是讲“信用”的民族。在传统社会里,我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信用”的核心是强调对事业的忠诚,对朋友的信义、对爱人的忠贞以及做事诚实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指的是一个人的征信记录,是指一个人的负责任的能力,不只是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信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
诚信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夫妻、朋友,还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讲求的都是真情流露,这是建立在真诚表达、无欲无求的基础之上的。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要获得别人的情感认同,不断取得信任,就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从小事做起,友善待人。要知道,不管时代怎么变,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都不会变,也不能变。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大量著名人物经历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成就者的健康个性特征,其中第一点就是能与现实建立比较愉快的关系,厌恶虚假的东西和人际关系中不真实的行为;自发、淳朴、天真,率性而发,自然流露。马斯洛还总结出一个人要走向成功或走向健康个性有八条途径,其中两条是与诚实相关,如当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要隐瞒,在许多问题上反躬自问都意味着承担责任。因此,真诚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诚实是一个人成功的潜在力量,它将使你与众多的人建立密切和谐的关系,为生活大厦建立坚实的基础。
信任和真诚是事物的两面。所谓“信,诚也”,指的就是心口合一。一个人必须先做一个真诚和守信用的人,然后才能获得他人的真诚和信任。中国历来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说法,指的就是做人要重诺言、守信用。诺言之所以能成为力量,前提是因为守信用。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能遵守约定的基础上,种种约定或约束,都是为了生活更有秩序、更加圆满。能否实践诺言,是衡量人类精神是否高尚的准则,一切的道义、道德都表现在守约上。如果守约的精神日渐衰微,那么,社会各个层面的每个人都将蒙受其害。
一个守信用的人,他的自我是纯真的、稳定的、健康的,体现出一种理想的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为他人所信赖。率真是真诚的另外一种重要的品质,它指的是一个人能如实地展现自己,不自欺欺人,这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自尊自重。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对自己要诚实,才不会对任何人欺诈。”因而,真诚和守信用是一个人自尊自重的表现。
一位记者说:“一个人真诚、信任与否,涉及他是否有自尊自重的素质。我想,诚信的人必然能够得到他人诚信的回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先要以诚待人、相信他人,这应当是交友处世的第一原则。至于他人会对我们怎样,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实际的交往中,自然能够积累经验,用不着过于担心被蒙骗。”
另一位记者说:“的确如此,这就好像使用‘信用卡’一样,你必须先存入资本,才有资格和条件使用它,受惠于它。如果一个人只想使用和受惠,不想存入资本,那是不可想象的。”
一位教授说:“对人必须讲真诚和信任,我赞同这种做人的第一原则,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要讲灵活性的,‘道不同则不相与谋’,真诚和信任的付出还是凭经验和智慧来得实在,以免真诚信任遭受虚伪欺诈的亵渎。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套用一句谚语说就是‘既要相信真主,又要绑好自己的骆驼。
诚信的基础是信用。诚信就像是一辆直通车,选择的是沟通心灵距离的最佳路径,唤起的是一种大家发自肺腑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在这个时代,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中国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诚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一个诚信的人他的一生将因此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