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顺势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其外在的表现也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所谓“借力打力,将计就计”就是借助、利用他人的计策达到自己的目的。借力打力、将计就计,针对我们理解顺势法有所启示的是下面的几个例子: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IBM公司,一直控制着商用电子计算机的国际市场。面对这种局势,日本通产省曾大声疾呼,要求日本在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但是,日本电子计算机厂家觉得,与美国一些公司竞争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经过一番苦思后,日本的一些企业家开动了脑筋,他们发现,如果能够事先通过某种手段弄到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新机种资料的话,就可以大大缩短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时间。于是,日本的一些商业间谍开始了紧张的活动。
1980年11月,日立公司通过商业间谍,从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一个名叫莱孟德·卡戴特的职员那里,弄到了该公司新一代308X计算机绝密设计资料。这是一套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一共27册,然而,这一次日立公司只弄到了其中的10册。为了搞到另外的17册,日立公司继续采取行动,由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出面,向与日立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马克斯维尔·佩利发出一份电服,敦请佩利设法搞到其余的17册资料。
佩利曾经在IBM公司工作了23年,辞职前曾担任公词先进电子计算机系统实验室主任。他深知新机种资料的价值,同时也明确自己与公司的关系,因此,当他接到日立公司的电报后,立即将此事告诉了IBM公司。负责公司安全保卫工作的查理·卡拉汉普在美国联邦调查局任过职,他听了佩利的叙说后,决定将计就计,以间谍反间谍。他让佩利充当双重间谍的角色,主动接近日立公司的林贤治,以便摸清情况,掌握日立公司的证据。同时,在联邦调查局的参与下,还采取了诱捕的方法:由IBM公司宣布,有两名接触绝密硬件、软件、手册等方面资料的高级职员即将退休,诱使日立公司向这两名职员索取资料。
果然,日立公司上了钩。1982年6月,联邦调查局逮捕了日立公司前去取情报的职员。日立公司窃取IBM公司情报的证据被抓到,遭到了起诉。1983年3月,旧金山法院判处日立公司林贤治1万美元罚款,缓刑5年;参与此案的大西勇夫被罚款4000美元,缓刑2年并追回了窃取的全部资料。
日立公司以间谍计窃取机要,而IBM公司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使日立公司以惨败告终,足见得IBM公司技高一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谋略,就是在对对手的谋略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然后佯顺其意,在对手的计上用计,使对手坠入圈套,这是此谋略的核心之点。
由此可见,借助他人完成自己所要办的事情,即是借力打力,将计就计的具体表现,又是顺势办事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