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元创造建筑公司(1 / 1)

凭20元人民币勇闯异国,中国新移民在新加坡建筑业中闯出了一片春天。

王泉成今年只有38岁,却已经是一家营业额超过新币5000万元的建筑公司老板,可说是年轻有为。但是,谁会料到,就是这位大老板17年前仅凭身上带的20元人民币勇闯狮城。

教育程度只有高中水平又没有一技之长,王泉成起初只能在一家本地建筑公司做小工。每天在工地上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入也仅是每天新币15元。

起初,王泉成是抱着“见见世面”的态度来新加坡工作,计划两年后便回福建老家。

后来,他渐渐觉得在新加坡发展的机会较多,便毅然决定留在新加坡发展。

决定留下来后,王泉成意识到,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无法与人竞争,于是,他开始盘算着怎么有系统地提升自己。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得做得比别人好。秉着这个信念,王泉成开始留意工地上的工作情形,并努力提升自己的建筑技术。从砌砖瓦到看建筑图纸,短短三个月的苦心观察与钻研,他便一一把它们学会了。

百折不挠,深谋远虑

他的积极和努力老板都看在眼里,在第三个月,他便升职为头手,三个月后,他成为正式管工。

当了三年的管工,王泉成认为时机已成熟,也存了一点儿积蓄,便与亲戚合伙开了一家建筑公司,当起“头家”来。

然而,他只做了10个多月的老板,便因为一着不慎落得一无所有。

王泉成一心想东山再起却没有本钱,他把心一横,向高利贷借了4万元。

“我其实可以向朋友借钱,但是,我这个人就是不喜欢靠别人,所以我宁愿去借高利贷。”

这么一搏,果然让王泉成闯出一个春天。他在8个月内便把债务还清,生意也越做越大,并在1996年创办了连泉建筑私人有限公司。

打拼不忘顾家

异乡打拼,建筑劳工与工厂妹共谱恋曲,传为佳话。

王泉成透露,他与妻子是“在马路上认识的”。当时,王泉成还是个穷劳工,每天只管努力工作,根本无暇结交异性朋友。但偏偏这么巧,他竟在工地附近的马路上邂逅了自己将来的另一半。王泉成的太太也是中国人,在他工作的工地附近的电子厂当女工。

都是在异乡打拼的中国人,彼此惺惺相惜,交往三年后踏上红地毯。这10年来,妻子陆续为他添了3个可爱的孩子。

谈到自己的婚姻,王泉成一改先前豪爽的作风,变得含蓄羞涩起来。事业心非常强的他表示,自己是工作第一,家庭第二。他透露,和老婆从来没浪漫过,只是偶尔相约出去走走。

婚后,他也维持一贯作风,把事业放在第一位,通常一个月也没一次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机会。对此,他表示妻儿也早已习惯了。

努力工作为家人提供舒适生活,王泉成正是这样宠爱着妻儿。

拿得起,放得下

在新加坡商场上打滚十几年,王泉成可谓是酸甜苦辣,无一没有尝过,而与人合伙创办第一家公司的经历,更是让他终生难忘。

当时,王泉成是第一次出来合伙做生意。万事起头难,他连一个管工都请不到,只好一个人带着100多个工人在烈日下工作。他的工人又是新手,什么都得自己教,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睡眠。

付出了脑力、体力和资金,王泉成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遇人不淑”,王泉成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入了合伙人的口袋,他于是中止了才创立10多个月的生意。

他后来花了5年的时间打官司,向合伙人索偿。王泉成最终打赢了官司,合伙人却已宣告破产,无力偿还欠债。王泉成唯有自己付律师费、案件审理费,为自己根本没有收到的收入缴交所得税。那次的经验让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包括学会怎样走入商场。

积极融入社会,互助互爱

初到异乡走过不少崎岖路,王泉成发起设立华源会,是为了帮助中国新移民更快融入当地社会。

这位华源会会长初到异乡时碰上过不少麻烦,他心想:如果有朋友帮忙,该有多好?

致富后,他没有忘记当年的无助,与一群朋友合力发起设立华源会,帮助新移民融入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促进会员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华源会于2000年年底设立,目前已有860多名会员。

王泉成表示,新移民正努力融入社会,但是,靠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新加坡人民也须接受他们才行。他比喻说:“新移民就像是刚嫁入婆家的媳妇,各方面都需要婆家的协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与婆家人打成一片。刚到的媳妇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也希望婆家能够宽容并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