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得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人生瓶颈”是指一个人遇到的“关卡”——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怎么办?唯有创新才是出路。
举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赢80元钱,而另外一个人有85%的机会赢100元钱,但是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会选择最保险安稳的方式——选择80元钱而不愿冒一点儿险去赢那100元钱。可如果换一下来设定这个问题,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输掉80元钱,另外一个人可能性有85%的机会输掉100元钱,但是也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后者,赌一下,说不定什么都不输。
这个例子使我们明白,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而一旦我们把同一问题换一下位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
其实许多最有创意的解决方法都是来自换位思考,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从相反的方面来解决问题,甚至于最尖端的科学发明也是如此。所以爱因斯坦说:“把一个旧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创意的想象力,这成就了科学上真正的进步。”
著名的化学家罗勃·梭特曼发现了带离子的糖分子对离子进入人体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以求证明,都没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从无机化学的观点,而从有机化学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才得以成功。
当然,作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财富和梦想的普通人,换一下想问题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不亚于科学家们的新发现。
麦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很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只增不减的特点。
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老板,经过多年的忍受,最近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别的公司高级主管的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到家中,麦克把这一切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界定问题,也就是把你正在面对的问题换一个面考虑。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仅要跟你以往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讲给了麦克听,这给了麦克以启发,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
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老板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他目前的位置就空出来了。麦克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麦克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个新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换一下位想问题,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心的老板,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一些专家在研究汽车的安全系统如何保护乘客在撞车时不受到伤害时,最终也是得益于换一下位想问题。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如何防止乘客在汽车内移动而撞伤——这种伤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种种尝试均告失败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绑在车上不动,则是去想如何设计车子的内部,使人在车祸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结果,他们不仅成功地解决于问题,而且开启了汽车设计的新时尚。
其实我们常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换一下想问题。比如,一个年轻的妈妈想对刚买的婴儿床做一下改造,使它能和自己的大床并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省去夜里的担心和麻烦。结果,在她想拆除小床的护栏时遇到了麻烦。她想按照床的设计,保留一个可以上下伸缩的护栏,而拆除那个固定的护栏,可是那个固定的护栏还起着床的支撑作用,一拆掉,整个床就散
4.永远充满着创新的渴望
满足于现状,就不会渴望创造。没有乐观的期待,或者因为眼前无法实现而不去追求,都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发明家和普通人其实是一样的人,所不同的是,他们总是希望有更好的方法。
系鞋带时,人们希望有更简便的方法,于是,便想到了用带扣、按扣、橡皮带和磁铁代替鞋带;煮饭时,人们希望省去擦洗锅底的烦恼,于是便有了不粘锅的涂料……
所以这一切,都来源于改进现状的愿望。
5.换一种新的方法来思考
墨守成规不可能产生创新力,也无法使人脱离困境。
有人喜欢用比较分析法来思考问题。面临抉择,他总是坐下来将正反两面的理由写在纸上进行分析比较。也有人习惯于用形象思维法,把没法解决的问题画成图或列成简表。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或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思考策略呢?
试试看。也许,最困难的抉择也会迎刃而解
6.有了创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实施
有了创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实施,再好的想法也会离你而去。想努力去做,却又因为短期内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恒,你也会同成功失之交臂。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经验之谈。坚持努力,持之以恒,才会如愿以偿。
另外,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创新与创造的最佳年龄是在25~40岁之间,这是一个最容易取得成功的黄金时代。
而另外一位学者麦尔斯则认为:在18~49岁这个年龄段,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几乎都处于最高水平,尤其是比较和判断能力,这对于创新与创造是非常有益的。
一个权威机构曾做过一次统计,发现在600~1960年之间做出过1911项重大科学创造的1243位科学家和发明家,获得成就的最佳年龄,也是在20~40多岁之间。
创造与创新有个最佳的年龄段,并不等于排斥人们在其他年龄段做出成就的可能性。莫扎特5岁时发现了三度音程,并据此谱写了小步舞曲。而摩尔根发表基因遗传理论时,却已是60岁的老人了。一些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50岁以后的智力水平甚至高于他们的年轻时代。
在异乡,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靠创新冲破“人生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