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法则构建最佳关系网(1 / 1)

一场战争,不可能大小战役都保持不败的记录,可是只要确切地掌握敌我双方的资料,并且提出各项适宜的计划和对策,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为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在异乡的人际交往中,同样也存在着“多算胜,少算不胜”的问题。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从容貌、外表上看是如此,从性格、志趣、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看也是如此,这正如人们所说的“一种米养百样人”,如果不能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多加筹算、计划,选择和构筑自己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关系网”,就很难获得成功。

“关系网”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因某种原因自发联系起来的一种人际组合。这个群体组合成什么样子,不仅由它的所有成员决定,并且还由这些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决定的。各种“关系网”的构成特点也不尽相同,不仅圈内成员多少不一样,关系亲疏也不一样;人们交往的内容和活动也各有侧重,由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形成的层次也高低有别。在这种情况下,对自己和周围环境进行谋划,选择并创造适合个人发展的“关系网”,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一下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形成的“关系网”,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的人际组合。

(1)情感型组合。这类组合大都是建立在友情需要的基础上的,成员之间彼此相悦,一起发展,生活上互相照应,精神上互相扶持。相互间感情的依恋使他们平日如胶似漆,一旦分手便会觉得空虚无聊。这种以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友谊关系,在年龄相对较轻的青年人中最为常见。

(2)实用型组合。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通过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的形式来完成的。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人与人的交往,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另一种具有功利作用的实用性人际关系。比如,你在书店工作,我热爱读书,由于你的信息可以使我购到书籍,从而使我们的关系更加融洽。类似的事例还可以出现在生活的其他许多方面。这种“实用型”的组合,对人的吸引力特别大,存在也极普遍。

(3)相似型组合。相似型组合有三种:第一种是因为年龄、学历、地位、行业、嗜好等条件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第二种是因为性格、品性的相似;第三种是因为追求的理想、奋斗的目标相似。心理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初次交往中,态度的相同和相似最易引起交往双方的互相吸引。

(4)互补型组合。主要是性格上有差异的人互相弥补而形成的组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个性格刚强、行事果断的人往往和一个性格软弱的人相处得很好;一个处事谨慎的人偏偏有一个心直口快、遇事急躁的密友;一个热情开朗、交际广泛的人恰恰有个沉默寡言、不好交际的挚友。这些现象也说明,在人际交往中,相异未必不相交。

以上所概括的4种人际组合的类型,可以说是色彩缤纷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色素”。一个人对他的人际组合的选择,别人很难做出好与不好,该与不该的论证和结论。但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具体情况,具体的经验、学历、水平、能力,具体的思维方式、长处和短处,以至具体的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谋划、筹算,选择和构筑人际组合的“关系网”,才能不致因为“少算”而导致失败。

人际关系网络一经固定,或者成为相对的固定结构,就会成为适应这个个体客观需要的人际关系网。那么,在试图建立自己的最佳关系网的时候,该遵循哪些法则呢?

1.拧成一股绳

为了攻占某个特定目标,人际体系必须形成一个整体,如同握成一个拳头。这就是说,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应当通过巧妙的联系把各类人物有机地统一组合起来,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整体上发挥出最佳的功能。这个整体原则,就是我们确定合理人际结构的最基本原则。

整体原则要求我们正确地选择人际结构的基础。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现代学者梁漱溟先生也指出:在我国,人与人相处时,要各以对方为重,即所谓“礼让为国”。

可见,“以心换心”乃是各种类型交际的基础。换句话说,交际的天才在于理解别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心情,主动分享别人的幸福和不幸,关心别人的命运,帮助别人,重视别人像重视自己一样。

这是人类认识中最敏感的范畴之一,它所认识的不是思想,而是别人的感情和心情。“把别人的感情当成自己的”(席勒)——这一发现是对待别人的正确的、唯一可信的立场,更是建造人际结构的最可靠的基础。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人际感情到了一定的深度,就会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2.行星围着太阳转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他们发现,原子中绕核运转的电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分立的稳定状态。这些状态分别只有一定能量,其数值各不相等。把这些状态的能量按大小排列,就像梯级一极,科学家们称之为“能级”。

这一新颖的“能级”概念,给现代人际关系研究者以深刻的启示:稳定的结构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能级的复杂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一个电子根据本身能量的大小而处于不同的地位,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般说来,按照能级原则,应当使我们的人际结构自然地形成核心、外围、边缘这样三个部分,就是说,既要将那些对于实现目标有决定意义的人物放在中心的、主导的地位,又要让一切有关的人物在整个人际结构中占有恰当的、相应的位置。

这样,整个人际体系就会像自然界的太阳系一样,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围着太阳旋转,一层比一层比重更轻,一层比一层范围更广,形成一个比例协调的统一体。

为达此目的,我们在建造人际关系结构过程中,就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全面出击,也不可畸轻畸重,以偏概全,爱之则如胶似漆,恶之则不屑一顾。

3.人往高处走

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必须从低到高,由几个不同层次组成。层次原则,反映了人际结构内部纵向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一般来说,合理的人际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

基础层次是指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妯娌关系及其他长幼关系。

中间层次指亲友关系,包括恋爱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

最高层次指工作关系,包括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只有让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一层比一层范围更窄,一层比一层要求更高,才有利于人际结构的合理化。

在这三个层次之中,任何一个层次都不应当受到忽视。忽视了较低层次,较高层次便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牢固地树立;忽视了较高层次,较低层次便成了无枝、无叶、无果的根基,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因此,在完善人际结构过程中,沉醉于家庭小圈子而不思进取,或者想在事业上急于建树而置家庭于不顾,都是不可取的。

4.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我们的人际体系,如果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就会逐步处于落后的、陈旧的甚至僵死的状态。因此,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必须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动态原则反映了人际结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前后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调节人际结构的情况一般有如下3种:

(1)奋斗目标的变化。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变了,比如弃政从商了,这就需要你及时调节人际结构,以便为新的目标有效地服务。

(2)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人口流动性空前加快,本来在A地工作的你,忽然到B地去工作。这种环境变动,势必引起人际结构的变化。

(3)某些人际关系的断裂。天有不测风云,朝夕相处的亲人去世了,在悲哀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人际结构的变化。

可见,调节人际结构有被动调节和主动调节两种,不管是何种调节,都要求我们能迅速适应新的人际结构。

为此,我们在异乡建立人际关系网时,就应当努力为自己建造一种善于进行新陈代谢的开放式人际关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