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可以看作是人生最大的灾祸,但庄子对死亡却另有一番看法。《庄子》内篇《养生主》中讲到老子死了,好友秦失过去祭奠他,长号三声就停住了。老子的学生责问秦失,既然是老子的好友,怎么这样薄情寡义。秦失却批评那些痛哭者“是遁天信情,忘其所受”,是违逆天意的。老聃之生,是偶然入世,应时而生;而离开人世,也是顺理离去。像老子这样的得道者,生死安于常分,顺于天理,也就不会有哀乐之情了。

《至乐》中记载: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好友惠子来凭吊,见庄子蹲在院子里敲着盆唱歌,惠子觉得庄子太过分了,就以老朋友的口气劝责说:“妻子与你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生儿育女,她去世你不哭也就算了,还鼓着盆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庄子曰:“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