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名作《道德经》即《老子》中有一句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人没有真知灼见。这极富哲理的话千年以来却饱受争议,因为这是一条悖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读老子》里就说道:“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这句话本身似乎没有什么,可是老子无疑是位知者,这下矛盾就凸显出来了。如果老子是知者,那么按他的这说法,他本该沉默,但是他还是创作了5000余言的《道德经》即《老子》;如果说老子不是知者,那当然更不可能,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知道得越多,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就越多,因此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正因为老子知道得最多,所以他知道在未知世界面前人是必须要小心的,不能轻率地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