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
2月2日(农历十二月十五日),诞生于浙江嘉兴。取名朱文森。
母朱佩霞;父陆润,入赘,系布店店员。
1917年
9月,入嘉兴梅弯街开明初级小学,改名朱文生。
1921年
9月,考入嘉兴国民第一高级小学。改名朱生豪。
1922年
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诗歌。
父陆润开办的布店和袜厂先后倒闭,不得已去嘉善某布店营生。
12月,母朱佩霞病故,享年35岁。
1924年
上半年,父陆润病故,终年39岁。
朱氏三兄弟成为孤儿,由81岁叔祖母及曹家姑妈抚养。
1926年
叔祖母亡故,朱氏三兄弟由曹家姑妈和表姐曹思濂照管。
7月,初中毕业,升入秀州高中。
1929年
9月,保送入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以英文为副科。兼任美籍教授窦维思的助教。
1931年
10月,之江中国文学会活动,朱生豪等二十余人参加。
1932年
9月,宋清如考入之江大学,并加入“之江诗社”和“中国文学会”。宋与朱生豪结为诗友。
是年日寇进攻上海。
1933年
6月19日,之江大学国文系毕业,被授予文学士。
是年,朱生豪任1933年《之江校刊》英文部主任编辑。
7月,赴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之职,参与编纂《英汉四用辞典》。
1935年
是年,上海称之为翻译年。朱生豪准备为世界书局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与书局正式签订合同。
是年暑假,去常熟宋清如家。
1936年
第一部译作《暴风雨》脱稿,于8月8日写成《译者题记》。
9月,译雪莱《西风歌》。
1937年
1月,译成《仲夏夜之梦》。因患猩红热住院。出院后回嘉兴老家修养。春节后返沪工作。
至7月,次第完成《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十二夜》等剧。
8月13日,“八一三”战事爆发。朱生豪连夜只身逃离汇山路阁楼。随身只及带出牛津版莎氏全集及部分译稿。次日,寓所被焚,书局也被占为兵营,已译就的几个本子均毁于一旦。
8月26日,回嘉兴,住姑母家继续莎译。
1938年
下半年,朱氏随表叔重返孤岛上海,继续在世界书局任职,并重新收集资料,继续译莎。
1941年
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8日,日寇占领孤岛上海。敌冲入报馆,朱与同人杂于排字工人中出逃,丢失全部译稿和资料。
失业,暂居霞飞路尚贤坊姑母处。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译述。
1942年
闭户不出,致力莎译。
5月1日,与宋清如举行简单婚礼。
6月,与宋清如回常熟。闭门谢客,一心译莎。至年底,补译了《暴风雨》等九个剧。
1943年
秋,常患牙周炎,时发高烧,曾卧病半月余。
11月5日,儿子出生,取名尚刚。
下半年起时时发病,仍埋头伏案,专心译莎。次第译出悲剧8篇,杂剧10篇。
1944年
带病译出史剧《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
4月,编完《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卷,渴望在年底译完全集。
6月初,高烧抽搐,从此卧床不起,医生诊断为肺结核并发多种结核症。
至此,共译出莎剧三十一个半,尚存历史剧五个半。
12月26日,含怨离世。时妻宋清如32岁,子尚刚13个月。
1947年
世界书局出版朱生豪译作《莎士比亚戏剧集》27种。
(译者年谱摘自《朱生豪传》,吴洁敏、朱宏达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