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年
四月二十三日,威廉·莎士比亚生于英国沃里克郡(Warwickshire)埃文河上之斯特拉福德镇(Stratford-on-Avon)。关于莎氏出生日期,未能十分确定,惟受洗于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则有教堂簿籍可稽,依照当时习俗,小儿于出生后三日内受洗,故诞辰可能为四月二十三日。
莎氏先世务农,父约翰,为一识字不多之手套商人,兼营畜牧农产,有住宅二所。母玛丽·阿登(Mary Arden),为乡间富农之嗣女。
是年为伊丽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即位后之第七年,适当“文艺复兴”以后,英国在宗教上已脱离旧教之羁绊,商业繁盛,与欧洲大陆各国来往频繁。学术文艺方面,因感染外国影响,渐露新面目,不复为上层阶级之专有品。在戏剧方面,旧日之神迹剧(Miracle Plays)及教训剧(Morality),日趋没落;纯粹娱乐之民间戏剧逐渐发达,古典型之悲剧喜剧,亦开始为文人所仿作。
是年戏剧家克里斯多夫·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生,至一五九三年即卒。
1568年
四岁。王后剧团(The Queen’s Players)来镇表演,翌年复来。是年,父约翰任斯特拉福德镇长。
1571年
七岁。入本地圣十字义务小学(The Free Grammar School of the Holy Cross)就读。
1573年
九岁。大文豪(诗人,散文家,戏剧家)本·琼森(Ben Jonson)生。
1575年
十一岁。是年伦敦始有戏院。当时职业伶人虽有贵族及宫廷为其护符,且深得民众之欢迎,惟颇受地方官府之压迫。戏院皆建立于城外,均以木料建成,构成至为简陋;中央为露天之池座,不设座位,舞台即突出其间;楼座成圆环形围绕四周。无布景,亦无幕布;后台用幕遮隔,代表密室山洞等隐藏之处;其上层为阳台,代表楼房城墙等较高之处;两旁各设一门出入。演员均为男子,女角皆以儿童扮演。另有以纯粹儿童演员为号召之私家戏院,则设于寺院之内,设备较佳,取费较贵,该项儿童均系由大教堂唱诗班中遴选而来。
1577年
十三岁。辍学。是时家道中落,食口众多(有弟妹四五人),被迫辍学佐理父业。
1578年
十四岁。是年约翰·黎里(John Lyly,1554?–1606)所著小说《优弗伊斯》(Euphues)出版,其过度运用辞藻之文体,蔚为当时宫廷阶级流行之风尚。莎氏初期喜剧《爱的徒劳》即以该项文体为讽刺对象。
1579年
十五岁。是年托马斯·诺斯(Thomas North)所译普鲁塔克著之《希腊罗马名人传》(Plutarch’s Lives)出版,为莎氏罗马史剧所取资。
约翰·弗莱彻(John Fletcher)生,后亦为戏剧家,一六二五年卒。
1582年
十八岁。娶安妮·哈撒韦(Anne Hatha-way),安妮为邻邑农家女,长莎氏八岁。
1583年
十九岁。长女苏珊娜(Susannah)生。
1584年
二十岁。是年剧作家弗朗西斯·博蒙特(Francis Beaumont)生,与莎氏同年卒。
1585年
二十一岁。孪生子哈姆奈特(Hamnet)及女朱迪斯(Judith)生。
1586年
二十二岁。离家赴伦敦,投身戏剧界。
传说莎氏偷入托马斯·卢西爵士(Sir Thomas Lucy)之私家苑囿查莱克特林(The Woods of Charlecote)中捕鹿事发,此为其离家之动机。自此十一年中,与家人鲜通音问。并有调《亨利四世》及《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之夏禄法官即系影射卢西爵士。然此说于事实上颇少根据。
贵族文人菲利普·西德尼(Sir Philip Sidney,生于一五五四年)卒。
1587年
二十三岁。是年马洛所著悲剧《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上演。基德(Thomas Kyd,1558–1594)、格林(Robert Greene,1560?–1592)、皮尔(George Peele)、黎里等,当时均为各戏院撰作剧本。
1590年
二十六岁。是年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寓言诗《仙后》(The Fairie Queen)前三卷出版。
1591年
二十七岁。是时已开始写作剧本。
按莎氏最初仅在伦敦戏院中充打杂役务,其后饰无关重要之角色,演技上即崭露头角,乃渐以自编剧本问世。
《爱的徒劳》写成。《错误的喜剧》及《亨利六世》约于此时上演。自此以剧作家与名伶驰誉伦敦。
1592年
二十八岁。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出版。莎氏以此诗献于骚散普顿伯爵(The Earl of Southompton),伯爵为伊丽莎白女王宫廷中一青年贵族,一般推测即系其十四行诗(Sonnets)中赞美之对象。
《理查三世》《约翰王》,约于此年写成。
马洛卒。按马洛虽与莎氏同年,其写作剧本实远在莎氏之先。莎氏初期所作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作风颇受马洛影响。其悲剧打破“三一律”之限制,首先运用“无韵诗”(blank verse),其主人公多为一受某种情欲支配卒陷于无可避免之失败之人物,已为莎氏后期诸悲剧之前驱。
1594年
三十岁。宫内大臣剧团(Lord Chamberlain’s Players)组成,莎氏为该团之一员。因有当时首席名伶 Richard Burbage 为其台柱,且得莎氏为之经常编剧,该团声誉鹊起。
是年奉女王之召,在格林尼治行宫(Greenwich Palace)演剧。
长诗《琉克莉丝遭强暴记》(The Rape of Lucrece)出版,仍献与骚散普顿伯爵。《十四行诗》之一部分约于此时写成。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出版。
自一五九〇年至此,论者均认为莎氏写作之初期,亦可称为习作时期。此期作品大多改编旧剧,其创作者亦未脱摹拟他人之痕迹。喜剧方面受黎里、格林之影响,悲剧史剧则受马洛之影响。
1595年
三十一岁。《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理查二世》,约于此年写成。
1596年
三十二岁。子哈姆奈特死,始返家。
《威尼斯商人》约于此年写成。
1597年
三十三岁。在斯特拉福德镇购巨宅一所,名曰“新地”(New Place),为全镇房屋之冠。此后数年中,在本镇及伦敦陆续购置地产一百余亩。
《罗密欧与朱丽叶》《理查二世》《理查三世》均出版。《驯悍记》约于是年写成。
是年文哲巨子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之论文集(Essays)出版。按有人以为莎氏戏剧实系培根所作,其说至为牵强,不足成立。
1598年
三十四岁。《亨利四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约于此年写成。
琼森之喜剧《诙谐大成》(Everyman in His Humour)上演,莎氏参加演出。琼森在当时戏剧界中,为主张严守古典格律最力者之一,其持论与莎氏自由创造之作风相反。然莎氏死后,琼森为其全集题词,中有“君非属于某一时代,乃属于一切时代者”之语,可见其推崇之深。
1599年
三十五岁。环球剧院(The Globe Theatre)落成于南华克(Southwark)之班克塞德(Bankside),莎氏为股东兼演员。是年因父约翰申请之结果,“纹章院”特许莎氏家族世袭“纹章”(Coat of arms)。
《无事生非》《亨利五世》《裘力斯·恺撒》约于此年写成。
是年斯宾塞卒。
1600年
三十六岁。《皆大欢喜》约于是年写成。
至此为莎氏写作之第二期,最佳喜剧均于此期产生。
当时戏剧盛行,著名剧作家除莎氏及琼森、博蒙、弗莱彻外,为 Thomas Dekker(1570?–1632),Thomas Middleton(1580–1627),John Webster(1575?–1625),George Chapman(1559?–1634),John Marston(1575?–1634)等。
1602年
三十八岁。《哈姆雷特》上演。按约在马洛发表《帖木儿大帝》同时,基德已用同类题材写成一剧,名曰《西班牙悲剧》(The Spanish Tragedy)。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约于此年写成。
1603年
三十九岁。新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即位。莎氏所属剧团更名“国王剧团”(The King’s Players)。
莎氏放弃演剧工作,惟仍继续撰写剧本。《哈姆雷特》第一四开本出版。《一报还一报》约于此年写成。
1604年
四十岁。《奥赛罗》上演。
1606年
四十二岁。《李尔王》《麦克白》,约于此年写成。
是年黎里卒。
1607年
四十三岁。《雅典的泰门》约于此年写成。
1608年
四十四岁。《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约于此年写成
大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生(卒于一六四七年)。
1609年
四十五岁。《科利奥兰纳斯》约于此年写成。至此为莎氏写作之第三期,此期莎氏几以全力专心写作悲剧,为其艺术成就之极峰。是年其《十四行诗》出版。按“十四行诗”诗体,最初借怀特(Thomas Wyatt,1503?–1542)及萨里伯爵(Henry Howard,Earl of Surrey,1517–1546)二人之介绍,自意大利传入英国。伊丽莎白朝诸人纷起模仿,大率千篇一律,不脱恋爱范围,其中以西德尼及斯宾塞两人所作为最称杰构。及莎氏《十四行诗》出,乃以情感之丰富热烈、意境之婉转深刻、辞采之瑰丽优美,盖掩前人。全部共一百五十四首,其前半所赞美爱慕之对象,为一年轻貌美之男性友人;其一往情深之处,令人低徊欲绝。后半则系为一“肤色黝黑之女郎”(此称为“the dark lady”)而作。词多怨愤,似莎氏曾为此女郎所玩弄而终遭遗弃者然。惟此中情事究系确实或仅属诗人骋其想象所构造,则非后人所能断言矣。
1610年
四十六岁。《暴风雨》上演。《辛白林》约于此年写成。加入黑教士戏院(The Blackfriars Theatre)为股东。
1611年
四十七岁。自舞台退隐乡居。《冬天的故事》上演。
是年,詹姆斯王钦定本英译《圣经》(The Bible)出版。
1613年
四十九岁。《亨利八世》上演。至此为莎氏写作之第四期,此期作品较少,大率为悲喜杂糅之传奇剧,而以复合团圆为结束者。除《暴风雨》外,文笔远较前期为松懈而散漫。
1616年
四月二十三日卒于故居,适近其五十二岁生辰。临终时妻及二女均在侧,并及见一外孙女。葬于三一教堂(The Trinity Church)。
博蒙于同年逝世。又《唐吉诃德》(Don Quixote)之著者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entes Saavedra,生于一五四七年)亦于此年逝世。
1623年
莎氏死后第七年,其友人约翰·赫敏(John Heming)及亨利·康德尔(Henry Condell)始将其所著戏剧装订出版,即所谓“第一对开本”(The First Folio)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