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后面的话——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生孩子(1 / 1)

年糕6周岁生日的时候,我坐下来给他写了一封信,本来是想着他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需要一些勉励和鞭策,但是写着写着,有些话就那样从我心里流淌出来——

亲爱的年糕,谢谢你,把那种最深刻的情感体验带给我。

弟弟出生后,我重新整理了你小时候的照片,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20周,第一次感觉到胎动,你在妈妈肚子里伸胳膊蹬腿,宣告着自己的存在;

26周大排畸前一晚,妈妈紧张得睡不着觉,在彩超照片里,我第一次看见你的脸;

当我经历两天的阵痛,终于和你见面的时候;

当我抱着你,任由你吮吸乳汁的时候;

当你第一次坠床,我哭得难以自抑的时候;

当你第一次生病,我恨不得以身相替的时候……

是你让我知道,原来爱一个人,可以这样强烈而忘我。

妈妈的世界里,曾经小到只有你,只看得到你;你也曾经那样依赖我、需要我,睡醒了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你就要啼哭,一刻都不能等。

那段日子虽然短暂,却是只属于我们母子的生命体验。

血肉相连,相依为命。

这样的爱,纯是天然,纯是本能,无法复制,也无可替代。

写完这段话,我的眼眶竟然也有点湿了。

一直以来,我以为那一年是我人生最糟糕的时候,蓬头垢面地在家带孩子,失去自己的事业,和家人的关系剑拔弩张,几乎陷入绝境……

但当我回望岁月,这些失意都已经不再重要,留下来的,只有无限涌动的温柔、平静和满足。

曾经有一次,我被问到“为什么要生孩子”,当时我有片刻恍惚——在为了备孕焦头烂额、因为怀孕喜极而泣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有什么好想的,结婚、生孩子,这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后来我明白了,当我真正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生孩子,我要当一个怎样的母亲,以及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才是一个女人的成人礼,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挣扎和顿悟。

“为什么要生孩子”这道题,我想,现在我已经可以给出答案了,就写在给年糕的那封信里:

亲爱的年糕,谢谢你,让我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到来,把我的人生明确地划分成了两个阶段:

成为妈妈前,成为妈妈后。

成为妈妈前,我就是一个爱哭、爱美的女孩子,娇滴滴,很没用。我讨厌工作的枯燥,喜欢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总想要逃避生活的责任。

成为妈妈后,我学会了承担自己的生活,也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每一天,我都在成为更新、更好的自己。

我相信,“年糕妈妈”这四个字,一定有魔咒,因为这份守护,我滋生出了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后来,我在《孩子是个哲学家》里读到过这样一段话:

“为人父母,你并非被罚为奴隶,而是被赋予照顾一个孩子的特权,以及再次成长的可能。”

谢谢你,是你选中我、相信我,给了我这样的特权,让我得到成长。

是的,即便我在这本书里写了那么多,关于产后生活的真相、育儿的艰辛,我仍然坚定地认为,成为母亲这件事本身,已经值回票价。

我陪年糕看《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绝大多数时候,鹈鹕是在水面上或者陆地上待着的。但如果你突然发现,有鹈鹕待在树上,就要好好看看,它们的屁股下面是不是有树枝做成的窝。多观察一段时间,你可能就会在窝里看到一些小鸟叽叽喳喳起来。原来,它们上树是为了生儿育女。

不管是燕子筑巢还是鹈鹕上树,过去我们总觉得生孩子这件事,是本能的选择。但现在,要准备生儿育女的你们,是90后、95后,是更年轻的一代女生,你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丰厚物质条件和巨大自我,我知道你们需要更多的理由、勇气,来支撑“生孩子”这个选择。

因为,生孩子是人生当中唯一不可逆的选择,孩子的到来是一个最强烈的提醒:你该长大成人、扛起责任了,你的生活必须做出改变。

我希望用这一本书的内容告诉你们:关于怀孕生孩子这件事,可以有更少束缚、更多可能性。但同时,我不希望它变成一个完美的陷阱,让你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不能这么瘦、不能做这么多事,或者保持这么好的状态。

年糕6周岁生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开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宇宙照片,公众可以按日期搜索到自己生日那天的宇宙。想到年糕是个小天文迷,我就和他一起玩了这个游戏。

看到自己出生那天的浩渺宇宙、深邃星空,年糕很兴奋,眼睛里全是好奇,而我也被深深触动。

每片星空的排列,都是宇宙无法再现的存在;每个孩子的降生,都是命运独一无二的给予。而每个女人在成为妈妈这条路上的经历和感受,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无须去比较,也不用被定义。

欢迎你们,前往这一段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旅程,也请坚定、勇敢,享受你们的孕期和当妈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