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上年糕后,我们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拿到房产证的时候,我俗气地在朋友圈里写:这种尘埃落定的幸福感几乎要让人落泪。
我的第一次备孕故事有了一个happy ending(美好的结局),通常在言情小说里,或者电视剧里,故事到这儿就该收尾了,最后的画面可能就停留在女主挺着个大肚子闹着要吃这吃那,而男主一脸宠溺地为她奔走。
然后呢?
那之后的故事是没有人会告诉你的、需要你自己承担的生活。
当时的我,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心满意足地想象着今后相夫教子、岁月静好的生活。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对待工作更加懒散了,每天上班就是打个卡,找同事闲聊,一天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午饭后去散步,而真正在干活的工时加起来撑死了也就两个小时。
算起来,备孕、孕期,差不多两年时间,我的工作状态是完全停滞不前的,在一个岗位上两年都没有从新手变成老手,以现在的我看来,这几乎是不可原谅的。但对当时的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我都怀孕了,还要怎么样呢?”
生娃前和闺密们一起抱怨工作累、老板烦时,我总是很顺口地就说:“等老公收入再高一点,大不了就回家带孩子。”
平时和威廉撒娇,我也爱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养我啊”。年糕出生后,威廉又升职加薪了,我真的实现了全职主妇的职业理想——反正和他相比,我收入不高、工作机会也不好,看起来放弃也没什么可惜的。
我梦想中的生活在此刻有了更真实的图景,似乎一切都步入正轨,我只要按照幸福的设定过下去就好了。
我以为,一头扎进婚姻铸就的安稳世界,管好老公、管好孩子,就是我最大的人生意义了。
“岁月静好”的美梦还没做够,生活的真相就已呼啸而来,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说:醒醒吧,别天真了。
我搞不定一晚上要醒好几次吃奶的年糕;我受不了每天加班到很晚的老公;月子里婆婆做了很多好菜让我多吃点,我却敏感过度:“你不就是希望我奶好一点,把你孙子喂得胖一点吗?”
就这样,婆婆被我赶走了。
年糕两个月大的时候,筋疲力尽的我只能转向父母寻求帮助,却得到这样的消息:“女儿,爸爸脑子里的肿瘤复发了。”
一夜长大的我,来不及哭泣,就要赶紧安顿好一切。我在医院附近找了家旅馆,白天安排父亲做开颅手术、住院的事情,晚上照顾年糕。父亲手术后,我带着年糕回到苏州,那段日子我一个人要跟这枚“睡渣”宝宝搏斗,那真是我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累到失去理智的时候,我哭着对刚动完手术不久的父亲说:“为什么你们在这种时候不能帮我,让我一个人那么惨。”
生活一地鸡毛,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岁月静好。
怀年糕时,电视台热播的连续剧从《甄嬛传》变成了《辣妈正传》,主演还是孙俪。剧情少不了各种鸡飞狗跳,而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这么个细节:
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夏冰,本来是一个特别注重打扮的时髦女郎,生娃后在家蓬头垢面地带孩子,朋友来看她,说:“我帮你看会儿孩子,你来吃饭吧。”
她坐在餐桌前,一下子哭了,黯然地感叹:“我已经好久没有坐下来踏实地吃上一顿饭了。”
那一幕,让我第一次对育儿的艰辛有了一点模糊的感知。
那几年,“辣妈”这个词流行起来,主流文化除了热衷于形容成为母亲的幸福、骄傲和感动,也开始推崇生完孩子仍能保持火辣身材的妈妈形象,而长辈们劝生的时候也只会说:“你只管生,孩子我们替你带。”
在这种鲜少提及育儿艰辛的轻描淡写下,孕妇最大的担忧是生产的疼痛,但是关于当妈之后的生活真相,却是一个未知的黑洞。
我曾经的所有想象,都泛着粉红色泡泡:
夕阳下,我推着婴儿车走在公园里,和身边的丈夫相视一笑,金色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泛起一层美美的光晕……
所以,当我一夜之间被扔进产后生活的黑洞时,所有的粉红色泡泡“噗”一声破灭之后,我被摔得很疼,也很想问一句:我看了那么多育儿书,一期不落地听完所有孕妇学校的讲座,但为什么从来没人告诉我这些?
再也找不回从前的自己。
这句话反映出很多女人当妈后最典型的无力感。在纪录片《返乡》中,美国歌手碧昂斯坦陈了自己产后重返舞台时的艰难:“这是我产后第一次回到舞台上,这很艰难,有时我会觉得,我再也找不回从前的自己,我的体力和耐力再也无法和从前相比,我的心思也不在这里,我只想回去和我的孩子在一起。因为剖宫产的疤痕仍在,我花了好一阵子才有信心重新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