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一达:《北京老规矩》,中华书局2018年版。
2.晓福:《鞭炮为何又叫“爆竹”》,《小学生天地(高年级版)》2017年第1期。
3.大千:《鞭炮为什么没“响”?》,《父母必读》1983年第1期。
4.覃圣敏:《壮族春节习俗研究》,《广西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
5.《思想战线》编辑部:《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6.沈从文著,张兆和主编:《沈从文全集·第1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7.宫立:《课堂上的沈从文》,《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林》2018年第6期。
8.陈祥进:《牛郎星和织女星真能相会吗?》,《人民文摘》2006年第1期。
9.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岳麓书社2016年版。
10.葛景春选注:《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
11.张永芳:《韩翃〈寒食〉赏析》,《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
1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13.罗时进:《〈寒食即事〉诗寓意辨误——兼论唐代寒食清明风俗及其文化意义》,《中州学刊》1991年第6期。
14.陈荣昌,赵玉映:《京剧行当分类简释》,《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2006年第5期。
15.[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高中甫等译:《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16.臧高:《青藏高原的珍稀动物》,《环境》2012年第3期。
17.鲁文:《鲁滨孙和他的原型》,《语文天地》2001年第22期。
18.骆祖英:《哥伦布与“新大陆”》,《初中生之友》2002年第27期。
19.金志霖:《哥伦布和“新大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20.洪佩奇,洪叶编著:《圣经故事(旧约版)》,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21.[法]大仲马:《基度山伯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云杉:《英国的天鹅官》,《人民文摘》2015年第29期。
23.梁果栋:《巴音布鲁克天鹅保护区》,《野生动物学报》1982年第3期。
24.丁昌明:《巴音布鲁克天鹅湖》,《丝绸之路》2001年第4期。
25.张黎:《歌剧之王瓦格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6.[美]马克·吐温著,姜桂梅,楚春礼译:《马克·吐温自传》,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版。
27.王义山:《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初探》,《邢台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8.徐冬林:《“一刻”是15分钟的由来》,《良师》2002年第1期。
29.曹雪芹著,脂砚斋批:《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红楼梦〉》,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30.徐建鹏,郭猛:《“返老还童”的灯塔水母》,《海洋世界》2009年第4期。
31.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2.史铁生:《史铁生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33.郭倩:《天空为什么会变换颜色?》,《初中生辅导》2014年第34期。
34.平谈:《大气散射与天空颜色》,《师范教育》1993年第3期。
35.卫岚:《为什么天空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初中生之友》2015年第28期。
36.周尚义:《论李贺咏马诗的审美意蕴及其创作情结》,《南昌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37.张华英:《两袖清风的由来》,《道德与文明》1989年第5期。
38.静如:《“两袖清风”的由来》,《初中生学习》2014年第4期。
39.思公:《张作霖为何杀害李大钊》,《全国新书目》2009年第21期。
40.散木:《身后李大钊》,《文史月刊》2003年第5期。
41.边玉芳:《遗忘的秘密——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实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3期。
42.人民出版社:《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江汉论坛》1965年第10期。
43.思公:《晚清尽头是民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4.常海:《人民英雄纪念碑诞生内闻》,《党史博采》2004年第2期。
45.杨林森:《长征:提前行动的抉择》,《报刊荟萃》2006年第11期。
46.文海:《破解姜太公钓鱼之谜》,《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第8期。
47.王晓平:《长征中女红军的故事》,《共产党员(河北)》2016年第28期。
48.晓雷:《南极鱼为什么不怕冷》,《科学大观园》2002年第2期。
49.卞林根:《南极气候简介(下)》,《气象》1984年第4期。
50.江征涛:《钓鱼防触电》,《生命与灾害》1998年第1期。
51.[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著,苗飞译:《异类》,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52.陈俊英译注:《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53.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4.张玲:《紫外线的危害及防护》,《技术物理教学》2005年第1期。
55.孔龙文:《预防紫外线伤害有啥招》,《河南科技(乡村版)》2008年第6期。
56.林飞:《钟表之父伽利略》,《小学时代》2002年第3期。
57.卢敬叁:《机械摆钟的传说,时间计量趣话(二)》,《世界发明》2003年第8期。
58.钟时:《摆钟之父——伽利略》,《钟表》2006年第2期。
59.功长:《鲎:比恐龙还老的海鱼》,《海洋世界》2000年第7期。
60.诸伟琴:《有趣的海洋小伙伴》,《水族世界》2013年第6期。
61.顾学玲,金永来:《蝎子蜇伤巧处理》,《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1年第3期。
62.杜一格:《晒被子的太阳味儿,并非螨虫烤焦的味道》,《人生与伴侣(月末版)》2012年第7期。
63.陈洪:《大爆炸理论》,《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第6期。
64.武小玲:《牵牛花为什么会变色》,《花卉》2003年第5期。
65.莘彬锋:《植物中花青素的妙用》,《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4年第12期。
66.圆圆:《睡眠知识“博物馆”》,《少儿科技》2018年第3期。
67.大可:《三分之一说睡觉》,《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09年第3期。
68.张能耿:《鲁迅亲友寻访录》,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
69.晓秋:《首个拥有身份证的机器人》,《现代物理知识》2018年第1期。
70.计海庆,孙路:《科幻小说的伦理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10期。
71.余光中:《余光中作品精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
72.王立:《吟诵〈诗经〉在春秋外交辞令中的作用》,《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73.雪旭:《冬天昆虫都到哪里去了》,《小学科技》2006年第12期。
74.上官雪:《昆虫如何过年》,《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第1期。
75.杨云:《望梅真能止渴?那些关于口渴和喝水的学问》,《科学大众(中学生)》,2016年第1期。
76.陶桃:《人为什么会感到干渴》,《科普童话》2017年第1期。
77.赵传海:《下落的雨滴》,《数理天地(高中版)》2009年第10期。
78.新欣:《云为何有各种不同的颜色》,《青年科学》2009年第6期。
79.周秀丽:《五柳鱼的来历》,《健身科学》2015年第1期。
80.潘峰:《色彩缤纷的土壤颜色从何而来?》,《新农业》1990年第1期。
81.晓阳:《大地色彩从何而来》,《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第12期。
82.林蒲田:《苏轼吃鱼趣闻多》,《农业考古》2011年第1期。
83.王庄林:《神秘的鱼类语言》,《青少年科苑》2011年第12期。
84.李丹:《选茶要看咖啡因含量》,《生命时报》2017年第1154期。
85.倪方六:《古代墓碑上五花八门的“防盗”文字》,《中外文摘》2012年第13期。
86.史锡尧:《“十”扣?“小”扣?——谈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句》,《当代修辞学》1997年第3期。
87.李晶:《植物也会报复》,《农村实用科技》2007年第3期。
88.钱锺书:《宋诗选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89.国国:《在傣家食青苔》,《烹调知识》2002年第11期。
90.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