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又称“长短句”,原本是人们喜欢吟唱的歌曲。后来,词中音乐的成分慢慢消失,逐渐格律化为杂言体诗,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
南朝时期,词产生于民间,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因为它先有曲调,再填制歌词。
到了隋唐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西域少数民族音乐传入中原,胡乐与中原民间“俗乐”融合发展,便形成了流行的燕乐。燕乐的歌词句子长短更加自由,与宫廷的“雅乐”相比,适用于更多场合。
盛唐时,音乐歌舞空前发展,燕乐脱离了音乐,只留下歌词,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词调是这种新的诗歌体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牌”,如“蝶恋花”“卜算子”“菩萨蛮”等。词的词牌众多,每个词牌的句子长短、用韵都不一样,有明确的限定,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词牌进行填词。
到唐末五代,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派”出现,词已广受人们喜爱,形成了大发展的势头。
两宋时期,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出现了不同流派的著名词作家,像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李清照等,并产生了大量优秀词作品。宋词与唐诗并驾齐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