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是一种能够踏泥而又可以在水中清洗的木头鞋子。我国在4000多年前就出现了木屐。在橡胶做鞋技术出现以前,木屐无疑是人们雨天出行的最佳选择。
我国古代的记载中时不时出现木屐的身影。南朝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逸,抱树烧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制屐,每怀割股之功,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介子推的故事与寒食节的起源有关。春秋时期,介子推为了逃避晋文公给予的高官厚禄,背着母亲逃进了绵山,晋文公为了让介子推出来,放火烧绵山,介子推抱着一棵树被烧死。晋文公抚摩着树哀伤不已,他令人将树运回京城,用这棵树的木头做了木屐,穿在脚上,每当回想起介子推割大腿的肉救自己的功德时,就看着脚下说:“悲伤啊,足下。”足下的称呼就起源于这里。
唐代诗人李白的《越女词》中有这样的诗句:“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写越女穿着木屐不穿袜子的情形。
在我国的考古发现中,多次发掘出木屐。1988年,在浙江省宁波市慈城慈湖原始社会遗址挖掘中,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木屐。
1984年年初,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南麓发掘了朱然墓。朱然是东吴名将,曾与潘璋擒杀关羽,又随陆逊打败刘备。朱然68岁病逝,孙权为其素服举哀。后人从他的墓中出土了许多三国时期的文物,其中就有一双漆木屐。
无论是考古发现还是史书记载,都证明我国早就有了木屐,木屐的发明地在中国,我国从宋代以后穿着木屐的渐少,这与妇女缠脚有关。女子不再穿木屐,男子也只把木屐当雨鞋穿。到了近代,人们就不再穿笨重的木屐了。
日本穿木屐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穿木屐的习俗能流传至今,与日本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关,多雨湿润的地区穿木屐可防脚病;也与日本穿和服的习俗流传下来有关,和服与木屐相配是日本的历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