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疆域广大,国强民富,处于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不仅南北交流频繁,而且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唐代的长安,是世界上一流的繁华大都市。有几万外国人常住长安,他们有的在长安从事商业贸易,有的来学习、交流文化,这些人中最多的就是胡人,他们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长安胡化成为风气。妇女喜穿胡服,大街小巷飘着胡音,而餐桌上放着胡食。

在长安的胡风食物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胡饼。胡饼是一种饼状扁平的面食,香脆可口。长安遍布卖胡饼的店铺,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一诗中这样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描写出长安胡饼的受欢迎程度。当时,全国各地都学做长安胡饼。

唐代饮酒之风盛行,西域酒在长安名气很大,很受欢迎,西域酒肆众多,还有许多当垆卖酒的胡姬,李白曾写下“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等诗句,可见当时酒业的繁荣。

唐朝最流行的是葡萄酒,许多地方纷纷酿造葡萄酒,长安还引进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葡萄酒也出现在诗人笔下,唐代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此外,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三勒浆、果酒以及养生的龙膏酒等酒类饮品。

胡风食物中调味品丰富,唐代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运进了大量的外来调味品,这些调味品丰富了汉族的饮食文化。其中最有名的是胡椒,还有莳萝子,又名小茴香,也是唐代引进的一种调味品,这些调料被广泛用于长安的胡食烹饪中,也被加入汉食菜肴的烹饪中。

制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的制糖技术并不成熟。唐朝时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制糖工艺,并对制糖技术进行了改进,生产的蔗糖不论色泽与味道都超过了西域。

唐朝以开放的姿态吸收了大量胡风食物,极大地丰富了中原饮食文化,促进了中原饮食文化的创新,使唐代的饮食文化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为后世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