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课文里,三位科学家在日常小事里发现了真理。那真理是不是就永远不会变?

其实,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真理都是相对的。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人们认为的真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而被推翻。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但是在10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建立了“地心说”。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都围绕地球运行。基督教很满意“地心说”,它利用“地心说”证明日、月、地球都是上帝为人创造的,所以上帝统治一切。直到16世纪,“地心说”一直居于宗教统治地位。

随着观测仪器的改进,到了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公转。自此,哥白尼引发了一场天文学界的变革,“地心说”逐渐被淘汰。

17世纪,法国的笛卡尔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假说——旋涡说。他认为,天空中很多围绕在太阳周围的空间物质形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周围的行星也是由空间物质形成的。

18世纪,产生了康德的星云说。康德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堆星云收缩而成的,太阳形成之后,剩下的星云物质演化成行星。

现在,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宇宙起源问题上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密度非常大、温度特别高的点,这个点膨胀、爆炸后形成了宇宙。

科学就是这样,一步步推翻旧的学说而创立新的理论。而新的理论也只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正确,总是要被更新的理论所取代,人类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永无止境。

不只在天文学,在各个领域都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用两只轻重不一的球体做了自由落体实验,发现轻重不同的两只球体会同时落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更快的理论。

真理,在无涯的时间里,从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