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得知丈夫遇害后,昏厥过去,病了好多天才渐渐苏醒过来。她开始面对现实,认识到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埋葬李大钊的遗体。

李大钊生前十分简朴,他为革命事业奔走效劳,没有考虑过赚钱的问题,所以家里没有什么积蓄。现在李大钊去世了,一家人断了经济来源,生活就更拮据了。拿什么为丈夫举办葬礼?这是让赵纫兰发愁的事情。幸好朋友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把李大钊的遗体装殓入棺,停放在宣武门外下斜街的长椿寺里。

李大钊的遗体在这所寺庙里停放了整整六年。六年后,赵纫兰带着孩子回到北京,这次她想让丈夫入土为安。但她没有能力安葬丈夫,就一一拜访丈夫生前的好友。那时,北京大学的校长蒋梦麟佩服李大钊的英勇事迹,就慷慨地答应帮助赵纫兰为李大钊安排公葬。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像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都捐了20元,远在上海的鲁迅听闻消息,捐了350元。慢慢地,积少成多,为李大钊办理丧事的钱终于凑够了。

1933年4月22日,是李大钊出殡的日子,胡适、周作人还有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都来参加了他的葬礼。他被安葬在北京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写着“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

就在李大钊入土一个多月后,他的妻子赵纫兰也去世了。几天后,她也被安葬在万安公墓,躺在丈夫旁边,他们终于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