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球最顽强奖得主——沙漠中的动植物(1 / 1)

你见过沙漠吗?沙漠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古时候,人们在丝绸之路上必须走过一段沙漠,他们骑着骆驼,背着干粮和水,有时还会因被困在沙漠中而丧命。可是有些动植物凭借自身的“法宝”,在极其干旱、炎热的沙漠中却能生存下来,真该给它们颁发一个全球最顽强奖。

在沙漠中穿行和运输物品时,我们真是离不开骆驼,这就如同古代人离不开马,现代人离不开汽车一样。像骆驼这么庞大的动物,怎么能在沙漠中生存下来呢?原来它有五样“法宝”。

第一,骆驼拥有1~2个软软、高高的驼峰。它的驼峰就像冰箱,可以储存脂肪和水,靠着这些储存的“干粮”,骆驼7天不吃饭也不会饿死。

第二,骆驼有一个灵巧的鼻子。它的鼻子可以自动闭合,能防止大漠上的滚滚黄沙被吹进鼻孔里。

第三,骆驼的胃功能强大。科学家认为骆驼有2~3个胃室,可以储存水和食物,使它能忍饥挨渴,而一旦到了水源地,它又可以一下子喝下很多水,储存在胃里。

第四,骆驼的皮毛能保持体温,使它在炎炎沙漠里减少流汗,减少身体内水分的蒸发。

第五,骆驼的脚掌上还有厚厚的肉垫,就像踩在厚厚的海绵上,使它可以在热沙上行走却不会被烫到,而且骆驼的脚掌很宽,所以行走时不会陷进沙子里。要知道,如果骆驼每走一步都陷进沙子里,那拔出脚可要耗费很多体力呢。

像蛇、蜥蜴等爬行动物,还自带避暑功能。它们一天中只在黎明以前、黄昏以后出来活动几个小时,寻觅食物,这样可以躲避太阳的暴晒,降低水分蒸发,其余时间就躲在阴凉的地方休息。它们长时间不进食也可以生存,真可以说是“喝风长大的”。

沙漠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应对炎热和缺水的天气也有各种办法。有的皮肤能改变颜色,通过反射光线散发热量;有的皮肤能吸收水汽,以补充身体水分;有的对水源地特别敏感,几千米之外就能感知水源。这些生物之所以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生存“法宝”。

沙漠中的植物也有自己的“法宝”。比如仙人掌,它的身体能储存很多水分。即使长期不下雨,它也不会干死。而且它身上长着密密的刺,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还有一类复苏植物,在下过雨后,它们能迅速返青生长、“返老还童”。等天气干旱了,它们就变蔫变黄,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雨水来临。

沙漠中的生物为了生存,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