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很少出现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的情况,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组成团队来完成。例如,我们组成项目组,由四五个人来进行策划,这一项目结束后又开始另一个新项目。其中有的人甚至同时参加四五个项目。随着这种工作方式的增加,我们越来越需要掌握“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我在大学里工作,组织了好几个合作团队以及委员会。在这些团队中工作,只要有一个人沟通能力不强,工作效率就会变得极差。团队中如果有跟不上节奏的人存在,经常就会从“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这句问话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小摩擦,眼看着工作进度放慢下来。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打破困境,需要用上能改变现状的对话术和奇思妙想。
“是这样吗?”
“如果这么做的话,你看好吗?”
“这个方案,你认为怎么样?”
诸如上述的对话那样,脑子里立刻闪现各种奇思妙想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我们经常遇到某个老师突然生病,下学期不能来上课的情况。此时,我们不能只是说“那真是够呛啊”等诸如此类的话,应该拿出主意“那就重新找人吧”。甚至需要提出具体建议“找某某老师”。有时还要包括一个替代方案,“如果这个人不行的话,就找那个人”等。之后,便会进入下一步,“那好,我先找这个人问问,他不行的话,我再找下一位”,从而使得事态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能提出这种方案的人,也擅长提出替代方案。如果遇到最坏的情况,所有方案都不能顺利推进下去时,他也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有一个词叫“替代方案”(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直译的话是“谈判协议最佳替代方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谈判没有达到目标时,还有其他备选方案可供选 择。
培养这种善于创意的能力,毫无疑问能在商场上发挥作用。我也是通过读书才了解到这种新的创意能力。不过,无论多么出色的创意能力,只是停留在创意上不会发挥任何作用。知识性的概念,必须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转换,并最终使之成为改变现状的对话才会变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