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代表作,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1 / 1)

深度阅读 斋藤孝 485 字 9天前

最近经常听人感叹:“很多人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说的话。”

事实上,由于理解力欠缺的人在增加,很多人都有过为此生气的经历——“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为什么不照我说的去做?”“我刚才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人十分擅长“举一反三”,这样的人往往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他能力很强!”

“举一反三”这一成语出自《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对孔子说的话:“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回知道一件事而能推知十件事,而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即赞美颜回的理解力很强。但是,这样的理解力中并不只是具备一种要素。

人要发挥理解力,首先离不开想象力(推测力)。在听说一件事后,如果缺乏想象力就无法做到去真正理解它。我们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预测后事,才能提出令对方满意的建议。即只有发挥(想象力→理解力→预测力→提案能力等)综合能力,才能给对方留下“这人思路很清晰”的印象,获得对方的信赖。

我再稍微说明一点。驱动你的想象力,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随后发挥预测能力,先人一步地结束前面的话题,发起提案:“要那样的话,可以这么做”“还有这种方法”等,这一过程十分重要。这样的能力,正是现代社会要求成年人必须具备的才智之一。培养这种才智,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能将自己武装起来,成为一个职场上的胜者。

成年人应该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才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读 书。

写书的作者大多才华横溢,读那些作者写的书,你也会吸收到智慧。这就类似于要想更快地提高打网球的技术,就必须和技术高超的人练习。和技术好的人对练,不经意间就养成了好的节奏感。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大学课堂上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半学期的课程快要结束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和我说话方式十分相像的学生。他不但重复我说的话,甚至在遇到什么事情后会说如果是斋藤老师的话一定会怎么怎么说。且不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那个学生掌握了我的思考方式。

读书也一样,读书这种行为就是将作者的思考方式变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写书的人智慧层次越高,读书的过程中他所传给你的智慧层次也就越高。

当下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不需要以理解力、判断力为基础的智慧而可以干的工作了。为了通过读书让作者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我们应该多读作者倾注了心血的著作,为提升自己的智慧层次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