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冲动的孩子多修“禅心”(1 / 1)

我们或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没有忘记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给我们留下的千古箴言“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多溺”,但是我们却忘了给孩子修一颗“禅心”,一颗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禅心。所以孩子还是一样在困境中惊慌失措,始终走不出困境的包围。

先看看生活中的我们和孩子:

妈妈总在不断地抱怨:“这孩子真让我头痛,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作客,他都跟在林子里似的,跑来跑去,大声喊叫,到处乱爬,无所不为,遇到什么问题都是惊慌失措的,做事总是很冲动……”

就在妈妈埋怨的时候,5岁的小高围着心理专家的办公桌乱转,他瞪着大眼珠从桌子旁走到窗户边,然后又走到了电脑前,动了一动想去碰电脑键盘,但突然又停住了,把双手藏到背后。接着他又转了一圈,俯身去察看垃圾筐里的东西。孩子在做每一个动作的时候他的妈妈神经都高度紧张。

妈妈询问专家:“孩子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坐上1分钟?他是不是哪儿不对劲?”而专家通过近距离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完全正常,他只不过是没学会控制自己的)中动,平时对于很多东西都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更何况遇到问题呢?但是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冲动是很正常的,稍微引导即可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在孩子四处转悠时,母亲的高度紧张就会使孩子惊慌失措。而孩子的冲动不过是一种正常现象。

再来看看这位得道高僧:

云居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到一个荒岛上的山洞里打坐参禅,有几个爱捣蛋的年轻人想捉弄他一下,便藏在他去山洞的必经之路上,等云居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轻轻放在了禅师的头上。

这几个年轻人原本以为禅师一定会被吓得魂飞魄散,谁知道禅师竟然任年轻人把手扣在自己头上,静静地站在那里不动。这个年轻人反而被吓了一跳,赶紧把手收了回来,禅师于是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地离去了。

第二天,几个年轻人一起到云居禅师那里去,他们向禅师问道:“大师,听说这荒岛上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儿吗?”

云居禅师平静地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可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呢。”

“那不是魔鬼,而是村子里的年轻人!”

几个年轻人心中暗吃惊,但还是追问禅师道:“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呀!”

禅师紧接着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敢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了,怎么还会有恐惧呢?”

一颗懂得去感悟的“禅心”,就可以让孩子像云居禅师一样,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为什么不让孩子修一颗“禅心”呢?那怎么修一颗“禅心”来驱除冲动的魔鬼呢?家长们在孩子性格冲动时该怎么办呢?

(1)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怎样克服冲动。对孩子的说话态度要坚决,而语气要平缓。

(2)给孩子缓冲调整的时间。许多孩子无法突然完成从一种行为方式向另一种方式的转变。大人要提前告诉孩子下一步会有什么安排,孩子该怎么应对。比如你带孩子在邻居家玩,临走前应对孩子打招呼:“我们过10分钟就要走了,你要抓紧时间搭好积木,然后跟小朋友和他的妈妈说再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等等。

(3)吩咐孩子干什么要尽可能简明扼要。不要同时给孩子下几道指令;也不要采用询问式的语气,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他可以选择的错觉。甚至像“你听不听话?”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被孩子理解为有两种答案。

(4)说话之前应该确信孩子会听从你。孩子有时贪玩,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做出反应。大点的孩子可能会装出没听见他所不喜欢听到的话。如果孩子对家长的话不予理睬,应当强制性要求他(她)做家长要求其做的事。

(5)有问题严肃对待。好动、好奇的孩子需要不问断地管理。大人应当制订一些最重要的规则,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孩子一旦破坏了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惩罚。如果想要你的孩子和家庭得到安全保障,需要大人坚定的决心和责任心。

(6)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制度对这类孩子特别重要,孩子们往往对预先安排、井然有序的生活感觉良好,也很认同。对惰性大的孩子大人适当宽松一些为好,而对好动的孩子来说,适当的严格的、军营式的制度无疑会很有益处。

(7)避免干扰因素。孩子在玩耍或者写写画画的时候大人不要开电视,孩子吃饭时不要把书和玩具摆放在饭桌上。

(8)家长不要过度紧张。有时大人也要反省自问: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有时候改变孩子行为方式的最佳途径就是家长从自身说起。

(9)家长应在掌握孩子情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冲动行为。

①自然消退法。如孩子与伙伴吵架时,家长可以暂时不予理睬,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因为他们有时也会自己和好如初的。

②冷处理法。如有的孩子出现“人来疯”现象,家长一时难以说服孩子,这时可采取冷处理,不理他(她),等客人走后,再对其实施合适的教育。

③转移注意力法。如两个幼儿争一玩具而哭闹时,家长可用另一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他们往往会立即破涕为笑。

小贴士

家长们应该注意孩子性格冲动形成的因素,做到防患未然,孩子性格冲动是怎么形成的呢?

(1)在幼年时期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虽然都有发展,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所以幼儿在行为上容易引起兴奋,不能约束自己,从而发生冲动行为

(2)孩子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好冲动,遇到喜欢的就愉快,遇到厌恶的就不高兴,他们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如破涕为笑现象。

(3)有些孩子因为常常受到父母打骂,形成暴躁性格,不能控制自己,因而会出现冲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