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春天呢?
因为春天没有夏天炎热,没有秋天肃杀,也没有冬天酷寒,春天的温润暖和让人们觉得身心舒坦。一种如同春天般温和的性格同样是讨人喜欢的。温和宛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一泓清泉,能让人看到希望,滋润心田。温和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让夏日炎热带来的急躁变得温和,让秋日的肃杀带来的轻浮变得稳重——只要能修一种温和的心态,养一种温和的性格。是否跟孩子上过这样的课
一次去南京出差时,在飞机上遇到一个青年男子,看他的岁数不过是二十五六岁,他坐在我的旁边,因为昨晚一夜没有合眼,因此想借在飞机上小憩一会儿。那个青年男子便跟我打起招呼,“您好,冒昧打扰您一下,我读过您的书。”我对他笑了笑,“你好!谢谢,本人不才,如有指正之处,还望你直言。”“没有,我觉得您写得都挺切合实际的,我常常都会用到孩子身上去。”
“早婚一族。”我见那青年还跟我有些隔膜,便跟他开起玩笑来。他不好意思地脸红了起来,随后便转移话题说“我是早婚一族,我儿子今年三岁了,他性子急躁,特别是跟别人谈话的时候,他总是爱抢风头,别人还没有说完,他就打起岔来,常常得罪老师、同学。您看这个该怎么办呢?”
“你跟孩子上过这样的课吗?”我问他。
“什么课?”青年反问我。于是我便给他讲了这个故事:
某个政党有位刚刚崭露头角的候选人,被人引荐到一位资深的政界要人那里,希望这位政界要人能告诉他一些政治上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及如何获得选票。
但这位政界要人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说:“你每次打断我的说话,就得付5美元。”
候选人说:“好的,没问题。”
“那什么时候开始?”政客问道。
“现在,马上可以开始。”
“很好。第一条是,对你听到的对自己的诋毁或者污蔑,一定不要感到愤怒。随时都要注意这一点。”
“噢,我能做到。不管人们说我什么,我都不会生气。我对别人的话毫不在意。”
“很好,这是我经验的第一条。但是,坦白地说,我是不愿意你这样一个不道德的流氓当选的……”
“先生,你怎么能……”
“请付5美元。”
“哦!啊!这只是一个教训,对不对?”
“哦,是的,这是一个教训。但是,实际上也是我的看法……”资深政客轻蔑地说。
“你怎么能这么说……”候选人似乎要发怒了。
“请付5美元。”
“哦!啊!”他气急败坏地说,“这又是一个教训。你的10美元赚得也太容易了。”
“没错,10美元。你是否先付清钱,然后我们再继续谈?因为,谁都知道,你有不讲信用和喜欢赖账的‘美名’……”
“你这个可恶的家伙!”候选人发怒了。
“请付5美元。”
“啊!又一个教训。噢,我最好试着控制自己的脾气。”
“好,收回前面的话。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这样,我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因为考虑到你低贱的家庭出身,又有那样一个声名狼藉的父亲……”
“你才是个声名狼藉的恶棍!”
“请付5美元。”
这是这个候选入学会自我克制的第一课,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然后,那个政界要人说:“现在,就不是5美元的问题了。你要记住,你每发一次火或者对自己所受的侮辱而生气时,至少会因此而失去一张选票。对你来说,选票可比银行的钞票值钱得多。”
“让孩子明白,急躁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选票,还有别人对你的尊重。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这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只要我们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对方思考,善解人意,问题就解决了,这样,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和谐。”
“很荣幸我儿子上了一节免费的如何学会自我克制的课。谢谢!”青年谦卑地说。
让孩子读懂故事里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时下浮躁大环境的影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孩子都有一个通病——急躁,做什么事都缺乏耐心。面对孩子的急躁,家长们也常常束手无策,在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一位家长和我闲聊,说:
“我家宝宝今年5岁,现在上中班。放学回来,教她写数字,她写了不到3分钟,就不想写了。还说,老师没有让我们回来写字。要么就找些理由,一会儿想上厕所了,一会儿肚子疼了,弄得我真是想揍她一顿。看着其他同龄的宝宝,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像模像样了,我家这个小活宝连数字都写不好,真是急死人。老师看了就说孩子脑子倒是挺聪明的,就是做事太过于急躁,要我们回家好好培养培养。你说这幼儿园也真是的,我们把孩子送到这来,他们也得好好**一下,毕竟他们是专家呀!”
听了这位母亲的话,我感觉她似乎在推卸责任,看得出来这位母亲也是个急性子的人,于是便跟她说:“幼儿园里,学生太多了,老师只有一两个,而家里孩子只有一个,家长却有两个,在孩子幼年时,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应该放在家庭教育里,放到幼儿园不过是让孩子学会集体生活而已。其实孩子急躁的性格也不是不能改,你听过林则徐制怒的故事吗?你可以给孩子讲讲,性格的形成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的,同样要改掉一种陋习也一样需要时间。”
那位家长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看来你对孩子教育有点经验,你说的那个什么制怒的故事吧。”
于是我便给这位母亲讲了这个故事:
林则徐小时候机灵聪明,但性子很急,办事毛毛糙糙,经常出些差错。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认为,“从小看大,3岁知老。”小孩子这样下去养成习惯,将来办事要出大错的。一天,他把林则徐叫到跟前,给他讲了一个“急性判官”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判官,由于他非常孝敬父母,所以每遇到不是孝子的犯人,他就判得特别严。一天,有两个人拉来一个年轻人,要判官严惩。他们说:“这个年轻人是个不孝之子,他不仅骂他娘,还动手打她。我们把他捆了起来,可他还是不停地骂,我们就用东西把他的嘴堵住了。像他这样不孝的后生可恨不可恨?”判官一听,被捆的人是个不孝之子,立刻火冒三丈,就喊:“来人呀,打这个逆子五十大板。”年轻人想开口申辩,可是嘴被堵着,有话没法说,只好挨了五十板子,屁股被打得血肉模糊。
一会儿,有个老太婆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进来,边哭边焦急地说:“请大人救救我们,刚才有两个盗贼溜进我家后院,想偷我的牛。我儿子捉住他们,要送他们到官府来,可是力不从心,两个强盗反把我儿子捆走,不知弄到何处去了。求大人帮忙,赶紧替我找找儿子。我就这么一个孝顺儿子……”判官一听,心里暗想:“莫非恶人先告状,我刚才打的就是她的儿子?”他忙叫人把那两个捆人的人找来,但他们已溜走了。这时,被打昏过去的年轻人突然呻吟了一声,老太婆一看,正是自己的儿子,就惊叫了一声,昏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聪明的林则徐知道父亲的这个故事是针对他的毛病讲的,便说:“我一定好好改一改急躁的毛病。”
林宾日说:“我看到你性子急躁,很为你将来担忧。通过这个故事,希望你改正自己的毛病。”
“急性判官”的故事,牢牢记在林则徐的心里。直到几十年后,他做了湖广总督仍不忘父亲讲过的故事。为了时时警惕自己性情急躁、容易发怒的毛病,他专门做了一个“制怒”的横匾,挂在自己的书房,时刻提醒着自己。
“让孩子看懂故事里的故事,从故事里学习林则徐,从故事里的故事里看到急躁性格的危害,告诉孩子故事也需要一层层地剖析,这样才能看得更清,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耐性。”那位母亲听完后点了点头说“看来你还真是个专家,我回家试试。”我笑了笑便又和她聊了起来。
说话也可以让孩子走出急躁
起初女儿也是个急性子的人,可能是因为妻子的影响,因为妻子的说话太过于快,因此女儿说话也学着她,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急躁的性格,从而导致了她说话也吐字不清,不认真听常常不知道她说些什么。于是我便给女儿读《三字经》、读《弟子规》,叫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
一天她在我书房念到《弟子规》“几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的时候,我便打断她说:“佳佳,你停一下。”
“爸爸,我没有念错呀。”女儿反问道。
“我又没说你念错了,说话做事不要过于急躁武断。你知道你刚才读的那几句是什么意思吗?”我问到。
女儿摇摇头,“它的意思是讲话的时候要口齿清楚,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这样就可以改变一个人急躁的个性。”
女儿还是一头雾水,因为她不明白为什么讲话也能让一个人改变急躁的性格。所以我给女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国用长安君当作人质方肯出兵。
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太后说什么也不答应,大臣们再三劝说,太后也不听。太后说,以后再有谁还敢跟我提送长安君去作人质的事,罪不可恕。于是满朝文武,没有谁敢去进谏。当时如果齐国不派援兵的话,赵国将面临灭国之灾。但是大臣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左师触龙便去见太后,太后气呼呼地接见他。他对长安君作人质的事,只字不提,便问起了太后的身体近况和饮食起居来,太后觉得他不是来说服自己的,气渐渐消了。
接着叉请求太后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职务,说明了父母爱护子女,要为他做长远的打算,不要只顾眼前。
最后,他才劝太后,如果真疼爱长安君,就要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然的话,一旦太后去世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他这委婉曲折的一席话说服了太后,使太后终于答应让长安君去当人质。齐国这才出了兵,解了赵国之围。
“这就是循序渐进,慢慢地把问题引入主题,只有委婉地说话,才会让人更容易接受,而急躁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急躁不得,说话更应该注意要吐字清楚,否则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又怎么会接受你的意见,甚至接受你呢?”女儿听后反驳道,“你这个故事是说话的技巧,而不是说吐字清楚能改变人急躁的性格,你又跑题了。”“如果连说话都说不清楚,别人听不清你说的,你有什么技巧都是徒劳。”女儿哑口无言,只好拿着书继续读着。急躁只会让你的人生更短暂
“爸爸,我想问问你,每天都要上班,还要接我同家,回家后又忙于写作,你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我怎么感觉我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呢?”在同家的路上女儿问我。
“你知道什么是时间管理学吗?”我故意问女儿,因为她肯定不会知道,但是我还是想抛给她更多知识。
“没听说过。”
“时间管理学呢,就是教你怎么去管理好自己一天的时间,爸爸算不上是忙人,你看看那些名人,一天到晚的,搞完签售,还要上电视台录节目,还要去拍广告,一天忙个不停,为什么他们却觉得很轻松呢?因为他们身边有个专门为他们管理时间的人,那个时间的管理者懂得把时间分成许多的层次,从几点到几点做什么,而且必须得做好、做完,因为下一个时间点又有其他重要的事要做。他们从来就不急着去做什么事,而是在充足的时间里把事情做好,所以他们每天都能做很多的事。这就是时间管理学的魔力。”我开着车漫不经心地给女儿解释。
“我也要学时间管理学。”女儿便提起学习的热情来。
“那你必须得先知道一个故事,克服一种性格。”
“什么?”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做什么事都急躁不安。
有一次他与朋友一同出去玩,可他去得太早,朋友还没来,他站在大树下面长吁短叹:“为什么连见面都要等这么久?能玩得开心吗?”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神仙出现在他的面前,给了他一只钟表,说:“当你想要时间变快的时候只要拨动钟表,就可以事如所愿。”
小伙子高兴极了,他把钟表向前拨动了一小格,朋友马上出现在了眼前。他想:“如果现在就能知道玩得怎么样就更好了。”于是他又转动了钟表,在游乐园里,他们尽情地玩,没有什么顾虑,玩得开心极了。
他又想:“现在如果知道明天会怎么样那该多好呀!”于是他又转动了钟表,又看到了第二天所有的经历,虽然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是也过得挺开心。
于是他便又想,“要是现在能知道我的未来,那我不就成为先知了吗?”于是他又急速地转动了钟表,时间飞快地过去了,生命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
弥留之际,他开始后悔自己以前做任何事都那么急切,还没有认真享受生活,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可以重新过一次,他一定可以等待的,但是后悔已经晚了,因为那个神仙告诉他,那个钟表只能向前转不能向后转。他躺在**后悔莫及,痛哭流涕。
“急躁,只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短,其实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美丽,因为在等待中,你可以思考,可以去想象。只要你克服了急躁,你才能学会有层次地把时间分配好,把每一件事做好,这样你才能真正领会到时间管理学的真谛——平和稳重地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