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之前的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国。当时英法之间的关系有点像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尽管英国无论在工业实力上还是在财富势力上都领先一大步,但法国并非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法国人不仅保持着赶超英国的潜力,而且还一直觊觎着英国财富霸主的宝座。有些时候,为了应付财富危机,两国财富家之间也相互救助,如1836年、1839年,法兰西银行对英格兰银行的救援,1847年英格兰银行对法兰西银行的救援。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825年财富危机了。
19世纪以前,拉丁美洲各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19世纪初开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蓬勃发展,西班牙在神圣同盟支持下,妄图恢复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士·门罗向国会提交被称为“门罗宣言”的国情咨文,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他宣称:“同盟各国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张到美洲的任何地方而不危害我们的和平与幸福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人会相信我们南方各兄弟国家的人民,如果不加援助,能够建立他们心愿的政治制度,所以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他们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在美国的干涉下,欧洲对拉美的殖民意图遭到挫败,拉美各国的独立得到巩固。
可以说,没有英国财富家和美国政治家的支持,就没有拉美国家的独立。从表面上看,美国政治家拥有拉美国家的主导权。实际上,门罗宣言给英国财富家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渗透打开了大门。
像罗斯柴尔德、巴林这样的财富家,从殖民掠夺与国债投资中赚取了巨额财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一直保持和平状态,国债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过多的财富资本都在追逐各种投资对象与投机机会。新诞生的拉美国家为英国财富家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场所,英国与拉美各共和国之间也迅速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系。1815年后,英国投资者蜂拥而至,向智利、哥伦比亚、巴西、墨西哥、秘鲁和危地马拉这些拉美新兴国家提供资金,总额高达7600万英镑。仅在1824年—1825年,英国就以5%~6%的利率借给拉美国家3700万英镑,
而拉美人却只能获得债券面值70%~85%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