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可以不必逆耳(1 / 1)

沟通案例

在柯立芝任美国总统期间,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时却经常出错。

一天早上,看到这位秘书走进办公室,柯立芝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

柯立芝的话让秘书受宠若惊。

接着,柯立芝说:“但是,你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也能处理得和你的人一样漂亮。”

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工作中就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方法。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换来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所以,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尤其是逆耳的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

我们在劝慰和批评别人的时候,总是要加上一句“忠言逆耳”,好像除了伤害别人才能帮助他之外我们无计可施。其实,即使是批评,也可以用动听的话,用巧妙的方法,并不一定非得“逆耳”,这就要看你高超的口才技巧了。俗话说,好语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好听的话,总是易于被人接受;而逆耳的话,总是引起人的反感,这是人之常情。谁不喜欢听悦耳动听的话呢?

指责别人的错误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完全可以在不伤及他人面子的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劝告,在温和的气氛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用意非常明显的批评总是让人不愉快的。那么何不把批评转化为一种建议呢?这样既能避免对方的反感情绪,又能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善意。

批评不能不顾时间、场合以及对方的性格、心理,就直截了当、劈头盖脸、冷言冷语,这样根本达不到批评的目的,甚至有人即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被你的态度激怒,从而强词夺理、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而批评之后再做安慰,就犹如打一巴掌揉三揉,疼痛会减轻很多,对方难过的心情也会得到缓解。下次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可以试试看,这种“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将会非常有效。

如果别人的不足和过失没有那么严重,完全没有必要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你完全可以把这种“指出缺点”的活儿变成“鼓励优点”的好事。

把“怎么搞的?你就不能再小心点嘛!”变成“很好!你做得比以前进步多了!”把“你又把烟灰到处乱弹!我都说你无数次了!”变成“你有一次把烟灰倒进烟灰缸里,我觉得那天我连桌子都不用擦了,好干净。继续努力哦!”

被批评的人在反驳批评的时候经常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意思就是说:我的处境你没有经历过,所以你不理解我的感受,换成是你,你还不一定做得比我好呢。这是十分常见的心理。对此,我们可以让自己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说话,这样的批评显得非常有人情味,让人有被理解的感觉,也更容易接受批评。

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人,不适合直接批评,那就进行暗示批评,即不直接挑明事情的端倪,委婉地对对方的缺点、不足进行批评的方式。适时采用这种批评方式,常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暗示性批评有益于保护员工的自尊心,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需要批评的一方,要讲道理、分析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对方能从内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沟通处方

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尤其是逆耳的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