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案例
有个人从小国到大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人不厚道,同时出了一道题: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等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
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插入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了;而插入第三个金人的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倾听。”的确,倾听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宽容、谦逊的人格,也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必然是一个对他人充满敬意、知道尊重他人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我们愿意与之交往的人。
当你认真倾听客户的谈话时,客户感觉自己被重视,于是,他们便对你产生了亲切感和信任感,感觉你是他们的朋友。所以,正在洽谈的生意成交了,已经发生的纠纷平息了。倾听成为一种润滑剂,能让财富更快地流入你的口袋。
当你倾听别人的倾诉时,给予他贴心的理解和真诚的疏导,他就能振作精神,重新开始奋斗。我们也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友谊,更多的亲情,更多的爱,就能更多地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更多地积累人生的宝贵经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都有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也有值得吸取的失败教训。我们可以从他人的倾诉中提醒自己的言行,避开前进中的荆棘。
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会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不断地吸取经验,加快趋向成功的步伐。对于这样的人,成功路上的艰辛会减少许多。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
有的人认为自己听见了就是在倾听,那是不准确的,因为倾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听对方说出来的内容,只是常规意义上的听。有效倾听则是要听出对方说话背后的真心,明白说话人的真正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
办公室里,向别人倾诉、要别人倾听的,并不全是那种絮絮叨叨的同事。其中,还有和我们关系很好,把我们当作朋友的同事。我们的倾听,能使他们心中充满阳光和爱意,从而有益于双方的友谊。
倾听可以帮助他人减轻心理压力。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我们遭遇逆境时,总是会有找个朋友一吐为快的想法。科学研究证明,对于焦虑、失望、难过等心情,认真:有效的倾听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间起到有效缓解的作用。
美国内战初期,当时的总统林肯曾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他的心情自然沉重无比。于是,他找来了他的老朋友,向他倾诉自己的心事。当老朋友离开时,林肯的心情已经舒畅多了。因此,当有朋友来找我们倾诉时,我们一定不要拒绝,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与好友产生隔阂。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倾听朋友的心事,并尽力帮助他们,那么彼此之间的感情无疑会更上一层楼。
那么,倾听是不是就意味着坐在那里听对方说个不停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这里的“会”字,就表示倾听也有技巧。
听人说话时,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紧跟对方的思路,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从而在交流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样,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的倾听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很容易使我们漏掉某些内容,从而造成双方沟通障碍,甚至引起对方反感,影响双方的交往。
通常情况下,即使我们对他人的话题不感兴趣,我们也应该出于礼貌洗耳恭听,尤其是对方谈兴正浓时,我们更要耐心地听下去。当然了,如果对方的话题太过无聊,甚至令人难以忍受,我们也可以对其作出暗示。对方如果识趣,也一定会中止话题或改变话题。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流露出厌烦的神色,以免影响双方交往。即使我们不想与对方交往,但这样做起码对我们没有害处。
无论对方说得对错与否,我们都应该在对方说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绝对不可以中途插嘴,一吐为快。当对方因为思路中断或知识有限无法继续说下去时,我们还应该适时提醒,以免对方尴尬。与此相反,随意打断他人、任意发表意见或者嘲笑对方都是极为失礼的表现,其结果也只能是引人反感、被人讨厌。
沟通处方
倾听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宽容、谦逊的人格,也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必然是一个对他人充满敬意、知道尊重他人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我们愿意与之交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