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表达令人乐于接受(1 / 1)

沟通案例

意大利音乐家帕格尼尼急匆匆地在街上奔跑。他要赶到一家大剧院演出,但是车子在路上坏了。他急急忙忙拦下一辆马车,一边催车夫快点,一边向车夫问价。

马车夫一看上车的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便说道:“先生,您要付我10法郎。”

帕格尼尼吃惊地问道:“你这是开玩笑吧?”

“当然不是,每人花10法郎买一张票去听你用一根琴弦拉琴。我这个价格不算多。”

“那好吧,我付你10法郎,不过你得用一个轮子把我送到剧院。”

车夫听完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真不愧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你的要求我是没有办法做到了,那就收你1法郎吧。”

音乐家帕格尼尼对于车夫的漫天要价,没有义愤填膺,断然拒绝,而是先同意付款,然后提出了一个令车夫无法做到的条件:用一个轮子把他送到剧院。这便委婉地赶到了反击车夫的作用,而且幽默的语言也让车夫欣然地降价,这比起动口动手的效果要好得多。

与幽默相联系的是智慧。在沟通中,要善于使用幽默的技巧,需要具有一定的智慧。对于一个才疏学浅、举止轻浮、孤陋寡闻的人来说,是很难生出幽默感来的。具体来说,产生幽默的条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高尚优雅的风度和镇定自信、乐观轻松的情绪,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使自己的思维超乎常理,其智慧就在于随机应变。这一方面有赖于思维的敏捷度,而掌握恰当的幽默方式也必不可少。

幽默是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搞笑的技巧,使人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并从中受到教育。幽默不仅是智慧的迸发、善良的表达,更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幽默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

生活中,我们常常对发生在身边的幽默一笑了之,来不及感悟其中的人生哲学,又匆匆将它们忘掉。可见,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幽默。多一点幽默感,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偏执极端、少一点你死我活。

说话直率往往是豪爽的表现,可有时难免遇到不便直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言直语,可能影响到人际关系,给自己添麻烦,而且会伤害到别人。为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某些场合说话还是要讲究一点技巧,即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被别人接受,也更能表现出你对别人的尊敬之意,从而能够更好交流。

一个记者在一次矿难事故的报道中这样写道:“老天爷看到这副惨状,他落泪了。”当然老天爷是不存在的,他是传统观念里老百姓虚构的最高的神,可现在连虚构中的神都落泪了,可见煤矿事故的悲惨。如果记者直白地用所有的词语来描述现场的惨状,不一定会引起人们这么高的关注和同情。但是,记者借用上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起到了很好的诱发作用,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

含蓄的幽默能有效地减少我们沟通的“摩擦系数”,打开局面,拉近距离,活跃气氛,增进了解,沟通思想,产生共鸣。

有个人到一家饭店和朋友用餐,他点了一只饭店自己养殖的老鳖。菜端上来后,夹菜时却发现盘中的老鳖少了一条腿,他们觉得这只老鳖肯定不新鲜了。于是就把服务员叫来,服务员无法解释,只好找来了老板。

老板看过后面有难色。

这位顾客说:“老板,据我了解老鳖是一种残忍的动物。难道我点的老鳖是因为和它的同伴打架而被咬掉了一只腿?”

老板听后笑了笑,说道:“没错!我猜也是这个原因。”

顾客巧妙地说:“那么,就请给我调换一只打了胜仗的老鳖吧!”

老板欣然地给这位顾客调换了一只“打了胜仗的老鳖”。

顾客用了幽默的方式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种方式没有取笑他人,没有批评他人,也没有伤及他人的自尊,既维护了饭店的声誉,又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老板当然会很爽快地答应他的要求。

其实,很多时候委婉地表达,不仅能化解别人的难堪,也会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沟通处方

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被别人接受,也更能表现出你对别人的尊重之意,从而能够更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