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礼仪与荣誉(1 / 1)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圣西尔军校创办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它经历了由王朝到帝国又到共和国的风风雨雨,在教学方面,形成了许多自己特有的风格与传统。

一是结合学校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和英雄人物,加强学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员的奉献精神。二是着重培养学员的动手、动脑能力、第一任职能力,与部队的需要接轨。

法国是讲究礼仪和有着绅士风度的国家,因此圣西尔军校虽然历尽沧桑却继承了初创时期一直保留的光荣传统,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传统礼仪,如军官晋级仪式、毕业庆典活动等。

国庆节是法国最隆重的民众节日。7月14日这天,全国放假一天。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挂起彩旗,所有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都饰以彩灯和花环,街头路口架起一座座饰有红、白、蓝一色布帷的露天舞台,管弦乐队在台上演奏着民间流行乐曲。13、14日晚上,狂欢的人群纷纷拥向街头,脖子上围着红、白、蓝三色彩带,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卡马尼奥舞及其他民间舞蹈。为庆祝国庆节,每年都要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7月14日上午,大街戒严。空军机群飞抵凯旋门上空,阅兵开始。编成队列的飞机掠过香榭丽舍大街,机尾喷出红、白、蓝三色烟幕,宛如一面巨大的法国国旗在空中舒展开来。当飞机通过协和广场的总统阅兵台上空后,陆海军分列式开始向总统敬礼。走在受阅部队最前面的永远是圣西尔军校的方队。

入夜,凯旋门上空,明亮的红、白、蓝三色探照灯光柱交叉摇曳,映照着门洞的巨大国旗;地面上节日的灯火与天空中缤纷的焰火交相辉映;爆竹声与狂欢的乐曲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使节日庆祝达到最**。

法国每年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要用去50吨火药,10亿支爆竹。从费用来看,半个小时的焰火要花费2000万法郎,由此见知,整个庆祝活动所耗费用相当可观。

与城市里检阅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不同。在农村,接受“检阅”的消防队员。他们身着制服,吹着号,打着鼓列通过欢呼的人群。而后,他们还要在教堂前的空场上举行灭火演习。这之后,人们在广场中央竖起一根“夺彩竿",高大的竿子上挂有火腿、香肠以及烟酒等奖品,谁能爬至竿顶,奖品便归谁所有。入夜后,也同城市里一样,焰火辉映着彩旗和灯笼,爆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人们欢快地唱呀,跳呀,直至深夜。

从1803年开始,圣西尔军校一直以法国历史上的某个著名人物或法军的某次重大战役的名字授予一届学员,以纪念先辈,缅怀他们的英雄业绩。传帽,则表示传统的继续。授佩刀则是从古代授予骑士佩剑的传统而演变来的。命名、传帽与授刀仪式一般在学员结束第一年军训,升第二学年时举行。第二学年开学后的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全体学员集合在操场。

首先,由校长宣布为本届学员选定的命名,讲解其意义。然后,校长发出口号:“男子汉们,蹲下!”新学员们听到口令后,右腿单膝跪地,左手轻抚刀鞘,右手自然下垂,先由老学员传授戴“鹤鸵羽饰”的圆筒帽。

最后举行授佩刀仪式,由新学员自选的“教父”面对新学员站好,将佩刀轻压其左肩之上,新学员接过佩刀。这时,校长发出“军官们,起立!”的口号,学员们起立,行持刀礼。至此,校庆活动结束。

圣西尔军校小百科

人们通常认为,法国国庆日的正式确定是1789年,其实不然。虽然为纪念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这一光辉的日子,曾一度将1789年的7月14日作为国庆日。但1814年封建王朝复辟后,宣布7月14日为“国耻日”和“杀人犯的节日”。1870年,共和国恢复,1879年,共和党人成立了政府,议会由凡尔赛迁到了巴黎。翌年6月,法国议会正式通过法令,将1880年7月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节,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