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要时刻面临竞争。给他人留一条路的人,在竞争中无疑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不管面对什么事,都要想着给他人留有一条路,因为给他人留一条路,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他人留一条路,就是为自己开道。
一位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
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
第三次,绅士不敢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走完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
绅士这次不愿回头了,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您好,您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
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见我推车赶集吗?”
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上浮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僧人。两人不约而同请僧人为他们评理。
僧人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
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
僧人说:“你既然急着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早地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僧人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我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僧人反问道:"你既然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的脸涨得通红。
人生旅途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遭遇呢?其实,给别人让路,也是在给自己让路。
关羽在华容道私放曹操的故事历来是家喻户晓。作为智者的诸葛亮,为什么明明知道关羽和曹操在许都有那么一段交情,而且曹有恩于关羽,关羽又是知恩图报之人,还偏偏要派关羽去守最为紧要的华容道?
诸葛亮在当时是从刘备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周瑜赤壁纵火,曹操必败无疑。刘备作为孙权的盟军,自然应该助攻。不过当时的刘备,尚无立身之地,与已经中原逐鹿的各路诸侯相比,并没有说话的资格,所以就当务之急而言,先取得一块基地才是主要的。这样,在取荆州还是消灭曹操二者之间的选择是很容易作出判断的。
只是荆州本是刘备宗室兄长刘表的地盘。刘表为保住荆州,曾经与孙坚、孙策、孙权父子长期作战。刘表死,刘琮把荆州献给曹操。孙权打败了曹操,孙刘联盟暂时不再有太大价值,相反,孙刘已经成为争夺荆州的敌手。
按照正常情况,荆州的归属要看争夺双方的军事力量强弱对比。孙权能够打败曹操,自然要强于刘备许多。如果双方真的撕破脸动起手来,刘备处于下风是确定无疑的。如果让孙权夺走荆州,刘备必然再次无技可依,诸葛亮在隆中策划的战略方针也就全部成为泡影。
为了既能避免孙刘联盟破裂,又能占领住荆州,只能让曹操活下来,才有可能对孙权造成威胁。孙权从自身安全角度考虑,不能不放弃迅速夺取荆州的计划,而且要与刘备巩固联盟,从而避免孙刘两家交锋。
刘备是以奉汉献帝衣带诏书讨伐曹操名义起兵的,放着汉贼曹操不打,必然失去人心;况且刘备与孙权已经订下盟约,共同出兵抗曹。孙权在赤壁出了大力,刘备若不动手,自然会受责难。所以,诸葛亮要派张飞、赵云两处埋伏,阻击曹操,刘封、糜竺、糜芳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器械,又让刘琦回武昌去镇守,嘱咐“不可轻离城郭”,实际是不让刘琦了解诸葛亮的真正意图。
经过这一番部署之后,诸葛亮才借关羽请战之机,把去华容道截拦曹操的任务交给关羽。为了不让部下察觉是有意放曹操,诸葛亮故意与关羽立下军令状,做出非擒拿曹操不可的样子。
诸葛亮是深谙自己活首先要让别人活的道理的。日后三国局势的演变完全印证了诸葛亮的英明。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要时刻面临竞争。给他人留一条路的人,在竞争中无疑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人不能太贪心,不能不给他人留后路,那样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给他人留一条后路,将来你困难时,别人才有可能给你留一条后路。给他人留一条后路有时很简单,但有时也很重要。不要欺人太甚,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人留一条后路。
不要以为自己不需要给他人留后路,不给他人留后路的下场是可能自己输的更惨。因为自己总是需要他人的,所以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给他人留后路。给他人留一条后路,有时会给你带来他人的感激和朋友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