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1 / 1)

水至清则无鱼。同样道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处处显得比他人聪明,也不能算是什么好的行事作风。恰当的行事作风应该是在事关全局的大事情上不糊涂,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有时不妨假装糊涂。

处理大事情与小事情的关系上,无外乎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大事情与小事情都糊涂,这种人显然是不会做事的人;第二种是大事情糊涂而小事情精明,这种人常常给人的印象是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第三种是大事情与小事情都精明,这种人会导致“水至清则无鱼”的境况出现;第四种是小事情糊涂而大事情精明,这种人是最适合做大事的人。

我们来看一个历史上在处理小事情上糊涂而在处理大事情上精明的案例。

北宋时期,有一个名叫吕端的人。他自幼年起聪敏过人,长大后也才高八斗,但是他对一些琐碎的事情常常不以为意,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心胸豁达,乐善好施。

宋太宗时,赵普在协助丞相管理朝政的参知政事一职上推荐了吕端,理由是“吕端不会因获得奖赏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无论何时都能冷静地处理事情,是辅佐朝政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来,宋太宗准备任命吕端为丞相时,有人就反对说:“吕端平时没有什么机敏之处,难当大任。”宋太宗不以为然,以“吕端大事不糊涂”为由排除异议。

吕端成为宰相后,在处理军政大事时,一反常态地体现出了机敏、果断的作风。在朝廷大臣遇到难以决择的问题时,吕端也总能妥善地处理。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大事情不糊涂的人怎么可能会在小事情上糊涂。大事情也是由众多小事情组成的。之所以有些人在处理大事情上精明,在处理小事情上却反而糊涂,只不过是他在处理小事情上装糊涂罢了,毕竟真正能做大事情的人常常是不屑于在小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如果一个人在大事情上精明,在小事情上也不糊涂,事事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就很难发挥到团队优势,也很难使团队整体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西蜀诸葛孔明做事不可谓不尽力,识人不可谓不清明,但最后却不得不用马谡守街亭,用廖化做先锋。究其原因,诸葛孔明在处理大事情和小事情上都过于精明了。

可见,我们有的时候不妨装一下糊涂,哪怕你本来一点也不糊涂。与其事事表现出精明,导致弄巧成拙,不如小事情装糊涂,显出“大智若愚”的一面来。

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在大事情上精明而在小事情上糊涂,不仅能使我们免除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能够使我们更容易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该精明时精明,该糊涂时糊涂,就能左右逢源,少却诸多烦恼,不被人事所牵。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影响全局的事情、决定整体的事情上,也就是在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决断,你必须精明,不能糊涂,否则你就成为一个不会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