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皇帝对佛教内部事务的经管,历来多寡不一。雍正的干预之多,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其他帝王。主要表现在任命寺院住持,扩建,修缮梵宫,赐予佛徒封号,反对僧衲中的“邪说”等方面。
雍正认为要扶持禅宗, “仍择宗门法侣具正知正见者,为之表率倡导”,也就是说要使用他认为是正道僧侣持掌寺院事务。如允祥、弘晓父子重修香山卧佛寺成功,因禅师超盛在当时“宗徒内无有出其右者”,特命其去掌法席。又如北京护国寺修缮竣工,雍正选择玉林琇的徒孙超善去充任方丈。
雍正在晚年大量修缮古刹名寺。江南荆溪(今宜兴县)崇恩寺,系玉林琇国师,溪森禅师传法之所,雍正以该寺规模较小,容纳桑门有阻,于雍正十一年(1733)加以扩充,增建殿宇。浙江绍兴报恩寺是玉林琇开堂之所,为传其法,予以维修。浙江舟山普陀山是所谓观音大士示现的圣地,该处普济寺,建于后梁,历代维修,雍正特发库帑,派专官董理修饰,同时修缮了普陀山的法雨寺。南岳衡山是雍正的主寿山,湖南巡抚赵弘恩奏请动用库银修葺,以为皇上祝寿。雍正说为朕延寿不必进行,但为崇祀江河山之神则可以,批准了他的建议。华山佛宇遭火灾,雍正命江南督抚供给钱财,不计数量,务必恢复原状,因此佛寺及道观均修葺一新。他所维修的兰若,一类是佛教圣地的名寺,再则是他所表彰的玉林琇一派的修行之处,表现了他提倡佛教宗派。
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表彰他认为的圣僧,赐予封号。授鸠摩罗什高足僧肇为大智圆正圣僧禅师,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祜及其弟子慧寂分别封为灵觉大圆禅师、真证智通禅师。雍正说这些名僧阐扬佛旨, “救拔群迷”,千百年后帝王旌奖他们,希望时下释徒力求奉信正宗正论。
雍正在赐号、修庙中已表明其尊崇的是玉林琇一派,但又觉不够,又亲自著述《拣魔辨异录》,发布有关上谕,直接参加佛教宗派学术斗争。明崇祯年间,汉月藏(法藏)著《五宗原》,密云悟与之论辩,产生宗旨之争。汉月藏法嗣弘吉忍(弘忍)作《五宗救》阐述师说,深受学者欢迎,密云悟又作《辟妄救》驳难。雍正把汉月藏、弘吉忍之说当作邪魔外道,说自己明于“禅宗之旨,洞知魔外之情,灼见现在魔业之大,预识将来魔患之深”,为了拯救佛徒, “不得不言,不忍不言”,乃摘抄藏、忍语录八十余条,一一指斥,成《拣魔辨异录》一书。同时命令销毁藏、忍语录及《五宗原》《五宗救》等书,若有僧徒私自收藏的,以大不敬律论罪。又命地方官查明汉月藏派下徒众,尽除出禅宗临济宗,永远不许复入祖庭。与此同时,为了不许“邪说横行”,雍正又在僧侣的语录中,选择“提持向上,直指真宗”的,编辑了《御选语录》一书,入选的有僧肇、永嘉觉、寒山、拾得、沩山祜、仰山寂、赵州谂、云门偃、永明寿、紫阳真人、雪窦显、园悟勤、玉林琇、溪森等僧侣,道士的语录,还编入他自己的《圆明语录》《圆明百问》,附录《当今法会》。于雍正十一年作序,刊刻问世。雍正十二年,雍正令沛天上人组织四十多名僧侣校勘藏经。他还刻印释典《宗镜录》《宗镜大纲》《经海一滴》诸书。由此可见,雍正采取行政手段的方法解决宗教内部的派别斗争、宗旨之争,以其皇帝的权威干涉宗教内部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