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名言
一个人,敢听真话,需要勇气;一个人敢说真话,需要魄力。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早年接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之后前往美国,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6年先后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1927年,在哈佛大学研究院从事了大半年的世界建筑史研究。1928年,回国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教授兼系主任,之后加入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建筑史,1931开始,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担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抗战结束后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应美国耶鲁大学的聘用担任访问教授,同年还兼任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兼任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钟情建筑的爱国青年
1901年4月,梁思成出生在日本东京,原籍广东省新会县。父亲梁启超,著名的大学者,因为“戊戌政变”而闻名中外。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梁思成从小就熟读《左传》《史记》等古籍,接受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幼年时的梁思成对中国古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当时中国内外交困,屡受凌辱,这让梁思成产生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1912年,11岁的梁思成回到了北京,三年后进入清华学校就读。在校期间,梁思成学习非常用功,所以成绩很优秀。他业余爱好非常广泛。对美术和音乐有一定的兴趣,曾被聘为学校的美术编辑,经常为校刊画插图。除此之外,他还担任学校乐队的队长和第一小号手,参加合唱团和军乐队;爱好体育,喜欢踢足球。“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梁思成积极参加了学校“义勇军”并且很快成为组织的骨干力量。1923年,梁思成和同学们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纪念活动,回来的途中不幸被军阀金永贵的汽车撞伤,造成了左腿骨折。
1924年,梁思成前往美国留学,他选择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在学校里,梁思成学习非常用功,常常泡在图书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笨功夫”研究古代历史和文物,因为他把著名建筑逐个画下来,以加强记忆。1927年,梁思成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考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为主题的博士论文。在搜集资料时,日渐成熟的梁思成发现书本中的资料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于是他决定到实地去考察研究。
困境当中方显民族气节
1928年,梁思成在回国之前,曾经环游欧洲,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的著名古建筑。他看到别的国家的古建筑受到保护,并且有专门的学者在研究,而国内的古建筑大多无人问津,并受到严重的破坏,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回国后,在东北大学的邀请下,梁思成来到东北大学任教,在那里,他创建了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和教授。
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很快沦陷。梁思成一家迁到了北平。之后,他参加了专门研究古建筑的营造学社,并且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占领北平之后,主办了“东亚共荣协会",邀请梁思成出席会议。梁思成誓死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随即携家带口长途跋涉,于1938年到达昆明。1939年,再次搬迁到四川省南溪区的李庄。当时,国难当头,国家科研经费紧张,营造学社的经费一度中断,所有人员的工资一概停发,梁思成一家的生活日渐拮据。他的妻子林徽因也患了严重的肺病,卧床不起,梁思成由于积劳成疾,患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很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梁思成接到美国好几个学校和机构邀请,让他到美国一边教书,一边治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梁思成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说:“国难当头,我怎么可以擅自离开呢?”就这样,梁思成拖着带病的身子,带着仅有的几位研究人员,在云南、四川等地继续坚持着古建筑的研究。他们不辞辛劳,辗转调查了40余个县,为当时的中央博物馆绘制了大量古建筑模型图。当时林徽因每天靠在被子上工作,书案上、病榻前堆积起数以千计的照片、草图、数据和文字记录。在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出版营造学社的汇刊。没有印刷工具,他们只能采用手写和最原始的石印。
为日本奈良说情
1944年,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为了取得对日本作战的最后胜利,美国空军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疯狂的轰炸。到日本宣布投降前,已经有199座城市遭到轰炸,城市的建筑40%以上遭到了毁坏,但是古都奈良却幸免于难。
当得知美国空军的轰炸计划之后,梁思成恳切请求保护奈良。他说:“从我个人的感情出发,恨不得马上炸沉日本四岛,但是京都和奈良是人类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艺术发展的综合体,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法隆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永远无法补救……"
当梁思成的报告送到将军处时,将军沉默了。最终,在梁思成的不懈努力之下,奈良地区免受炸弹的摧毁。
为挽救城市古貌失声痛哭
抗战结束之后,梁思成赴美国讲学,由于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作出了骄人的成绩,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的学位。不久,梁思成回国,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建筑系。1947年,他被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次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梁思成一边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忙于教学,一边积极投入到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先后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3年,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提议和倡导下,北京市委酝酿拆除牌楼,具体工作由吴晗负责。在市委决策会议上,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一番言论,梁思成痛心疾首,气得当场失声痛哭。他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之后,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的同学会聚餐中,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再次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梁思成夫妇在保护北京古都文化的过程中,可谓鞠躬尽瘁,饱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清华小百科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举办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1。清华经济管理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是最早获得AACSB和EQUIS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中国内地商学院,被世界著名的《财富》杂志称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高端定位、国际化、师资强大”是清华经管学科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