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发展和学校变革对于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形成能力发展的清晰愿景;并对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有所理解,能够在当前的学习中有所渗透。
一、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班主任是教育专业人员,其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与伦理等。在当前情境下,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是核心性的构成,与其他素养相互沟通;同时,这也是当前中国班主任相对缺乏意识和实践的领域。
(一)研究学生的能力
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直接对象,也是班主任工作价值最重要的体现者。对学生的研究,是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基石。但在当前的班主任工作中,常常会缺乏学生立场,存在着逐级演绎,忽视“自己的学生”;目标单一,忽视“多彩的学生”;包办替代,忽视“能动的学生”等具体问题。因此,班主任的学生研究,要从关注个别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抽象学生转向关注具体学生,从借鉴他人理论、观点转向具体研究本班级学生,从相对单一的研究视角转换到综合性的研究视角。具体到工作过程中,要研究学生当前的发展状态、问题,这是工作的基础和起点;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的潜力和已有基础,这是工作的资源;要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思考学生的发展走向,这是工作的方向。
班主任的学生研究有诸多方法,如日常观察、学生文本解读、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更有机地融入工作之中,而班主任体验的介入,实践的发展,使之充满人文气息。其研究质量,有着高校与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所不具有的优势。
班主任在具体开展的学生研究中,需要通过自觉的、高质量的理论学习明晰自己的研究视角,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强化理性意识,培养实践透析力与想象力。
班主任需要关注对个别学生的研究,但绝不能丢掉了“全部”学生。当前迫切需要形成和强化的,是对学生的群体研究,具体分析其年段特征,形成强烈的“这个班级”的意识。这不同于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这个新集体不是凌驾于个体之上,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具体性之上的群体性,是尊重、关心、发展着每一个个体的新集体,是拓展了个体性内涵、与个体保持着积极互动关系、健康的共同体。
班主任既要研究学生发展中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反映人性普遍需要的内容,也要充分关注具有时代性的新素养的培养。班主任还需要发展起聚类研究和拓展研究的能力,在多样中透析相通之处,在联系中抓住核心或关键,从而建立起学生研究的整体结构,形成富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学生研究。
(二)系统建构的能力
具有系统建构能力的班主任,能够针对具体的班级,建构起一个学年,甚至是全学段的教育系列,形成有层次的教育结构,产生综合长效的教育价值。只有系统的建构,才能全面保障班主任的工作质量。
1.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长程教育系列的形成
这可以通过关键性教育活动的前移后续、横向拓展两个策略来实现。所谓前移后续,是指将相关活动的内涵充分延展,将前期的直接准备、相关活动的铺垫等作为“前移”的构成;将后期的反思、重建、拓展等作为“后续”的构成,从而形成一个长程系列。所谓横向拓展,是以某一类活动的精神或资源为核心,统领相关教育活动。如针对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双班委轮换”工作,就适合以组织的重建与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为核心,拓展到学科学习活动的指导、本班级与其他班级交往质量的提升、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到学校大型活动之中等不同的领域,为“双班委”提供丰富的发展空间与成长资源。
2.班级建设内容结构的系统形成
班级建设本身是整体的、多层次的,能够形成有机的结构。前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六领域的内容结构。如果再将这类结构性思维与学生成长需要研究内在沟通,在具体的教育内容间实现综合融通,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可能具有了灵气与生命力。
3.班级个性与班主任教育个性的形成
这是班主任教育创造的更高境界。当一个具体的班级,因学生的健康、主动发展而与众不同时;当这个班级在学校中承担着更多责任、做出更大贡献时;当学生、家长对这个班级充满认同感与自豪感时……班级个性就基本形成了。如果再有文化性的自觉,有自组织的内在力量,可谓日臻成熟了。而班主任的教育个性,体现在其优秀的学生研究能力上,体现在其领导力的高度发展上,更体现在充满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中。
(三)动态生成的能力
动态生成的能力是在班级建设全领域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1.这是对资源进行捕捉、判断的能力
在纷繁复杂的班主任工作中,在快速进行着的班级建设中,会出现大量的资源。班主任的眼睛、耳朵、手、脑、心等,都要向学生的发展、班级的生活开放,才能大量捕捉到相关信息。如何判断信息,则更加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教育的价值取向、阶段性或具体活动的目标定位、整体的活动结构、具体的教育情境,迅速、准确地判断各类资源的价值,并直接决定对相关信息的利用方式——丢弃、搁置、强化、加工或转化。
2.这是促成资源的转化、重组,进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推进、深化、重构的能力
班级建设的过程,应具有独特的事理逻辑,体现过程的螺旋上升,呈现教育互动的节律与过程结构的美感,更需要生成学生的成长感与成长资源。这正是通过班主任对育人资源的强化、加工,通过对教育过程的调整、重建而实现的。
3.这是在长程系列中推动班级生活整体发展的能力
长程系列的教育活动会延续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借助出现的各类资源,灵活调整,保障特定阶段教育价值的充分实现,并根据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状态和成长需要,形成新的阶段性或整体性设计与实践。
(四)综合融通的能力
班级建设中的学生学习,是更具生命性的综合性学习;班级建设内容的丰富,需要综合融通性的保障;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综合融通的能力。
1.主题活动的综合融通设计、组织与评价的能力
主题的设计要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保持与国外的“项目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服务学习”等开展平等对话的充分实力。活动的组织要将主题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学生的生活资源中“生成”所期待的成长,综合协调过程中的事与事、事与人、事与组织和文化、人与组织和文化、人与人的多重关系。活动的评价要具有点化主题本身的融通性、多种评价方式与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促成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升的能力。这一过程更容易体现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2.班级建设内容结构的开发与相互融通的能力
以参与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为例。割裂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下,班主任往往只关注这一任务的完成。而具有综合融通意识与能力的班主任,很可能会这样做:通过对运动会的宣传、组织、评价,大力推动学生小干部、班委会的工作能力提升;通过组队、练习、参赛,促成班级内学生组织的丰富与发展,发展以相关领域为核心的学生社团,建立各类临时小队、项目组、岗位组等;促成班级个性的形成,实现在学校内班级新形象的确立;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捕捉资源,促成班级环境布置的更新和班级文化的发展;在活动的全程中,开发系列性的主题班队会、十分钟队会等;促成家校合作……
3.促成学生综合发展的能力
最高度的综合融通,不在于工作,而在于价值、目标与成效的综合融通。班主任需要聚焦学生发展这一工作的最终目的,关注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促成班级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间的综合融通,实现学生个体的个性与社会性的综合融通,实现小教室中的学生与大社会、大时代的综合融通,最终实现“‘个人←→社会←→族类’在丰富的意义上彼此维系:相互支持、相互滋养和相互连接”[5]。一旦这一层面的融通得以实现,则不仅班主任的工作进入更清晰的“教育”层面,而且能够与学科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实现更充分的合作,为学校教育内部的综合融通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支持力量。
(五)学习力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6]这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在职前班主任教育体系严重欠缺,职后班主任教育质量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唤醒班主任的学习意识,提升学习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1.要形成和发展学习的心向
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的认识、理解、准备状态等共同形成的倾向性。当“心向往之”时,学习者就已在迎接学习的到来。
2.要遵循相关的学习机制
班主任的学习,可以通过“听”“看”“说”“读”“思”“悟”“做”等多种方式而实现,即榜样学习、观察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做中学等学习类型。在当前改革实践中,特别要关注以下三类学习机制:
(1)向他人的实践学习。选择谁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这就需要有视野——能够基本了解区域内、国内的班主任发展状态;这就需要有毅力——持续不断地关注、研究自己的学习对象,对他的思想、实践、人格特征等都了然在胸;这更需要自己不断提升选择品位——你真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了吗?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努力超越初级经验,追求思维的深度,追求境界的高度;要努力通过学习,转化、形成、发展自己的思想、理念与能力。
(2)向理论学习。班主任进入怎样的理论生态?这需要先确定自己的发展生态再选择自己的理论对话对象。选择与谁对话,就选择了自己学习的维度、思维的方式、发展的空间。就当前改革与发展走向来看,班主任必须与大教育学家,与教育学经典著作,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当代世界教育理论,保持直接的对话状态。班主任还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对话。在阅读相关理论著作时,在与理论研究者直接对话时,班主任要敢于、善于用理论来阐释自己的实践,以自己的实践挑战、丰富、发展、更新教育理论。在这一意义上,学习相关理论话语、表达方式、对话习惯,也是班主任学习的构成。
(3)向自己的实践学习。如何将学习的对象从他人转换为自己的实践?这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实现:通过反思,能实现对日常工作的“聚焦”,进而走向对内在原理的领悟和更为开放的设计。这可以在主动的对话中实现:直接的对话对象是学生、家长和同事,也可以拓展到相关研究人员。承担一次现场研讨,接受多方信息,实现过程互动,能够快速促成教师的发展。这可以在向自我的开放中实现:学习以自我提升为最终目标。这意味着要认可、尊重自己的现实状态,又要积极主动地自我更新,尤其是通过实践锻炼能力,发展素质。
二、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一)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化,班主任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1.学生成长的需要
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基础、成长需要越来越凸显个性。尤其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构成,既迫切需要群体生活的锻炼,也因每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挑战着群体生活的秩序与质量。作为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班主任,必须发展起高度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储备相关知识,以良好人格与道德修养直面学生,才可能顺利完成教育工作,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缺乏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的班主任,将很难适应不断变化与发展着的学生个体与群体。
2.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不断推进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化社会建设背景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核心问题。班主任工作的指向恰恰不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是综合、有机地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未来社会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之一。唯有具备专业性的班主任,才能回应这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度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渠道越来越多,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平台与内容也越来越多。这将极大挑战学校教育的存在价值。而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班主任所开展的班级建设工作,是必须借助群体的生活、直接的交往而实现的,恰恰是信息技术手段与平台无法替代的教育形态。与此同时,如何实现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的相互转换,如何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都需要借助班主任的工作。因此,班主任必须实现专业发展,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基础,以更好地教育学生。
4.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对话的需要
中国的班主任工作有着深刻的中国文化与教育之根,有着诸多西方国家所没有的组织形态、运作方式与教育类型。在这一领域中,可以形成与当代学习科学、学校领导学、教育生态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沟通与对话,尤其是可以彰显中国教育的个性与气质。在此意义上,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就是在形成、巩固、发展中国教育的特色。
5.班主任个体生命意义实现的需要
通过专业发展,班主任可以体验到内涵的不断发展,并以更高的专业性,投入具体工作之中,获得成功,体验自身潜能实现的快乐。在此意义上,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其生命存在与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发展的过程与方法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在职前培训中奠基。在师范大学读书的未来教师们,或综合性大学内的师范生们,都有可能在之后的职业生活中承担班主任工作;在正式进入班级工作之前,地区性教育主管部门也往往会开展相关新教师的培训。在这两个情境中,准班主任们可以开始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自觉的能力锻炼、积极的反思与体验等,形成必要的知识、情感、道德、能力的基础。在当前背景下,师范生所能学习的班主任工作、班级建设类的课程数量很少,这将造成未来班主任专业发展起始阶段的盲区。因此,需要大学、学校、学生共同合作,在入职之前就启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在工作实践中整体实现。班主任每一天都在与学生交往,每一事都可能体现教育的内涵,也无时无刻不在遭遇着教育和专业性。当他用心地去策划、实施和反思、重建时;当他努力地体悟与思考时;当他不断建立与学生、班级发展之间的有意识关系时,他就已经在实现专业发展了。在这一意义上,唯有改变班主任每一天的工作方式、内容与方法,才能体现和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性;相对于外部管理体系而言,班主任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是实现专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在长期的过程中持续。鉴于教育的超级复杂性,任何一个班主任都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且他的工作本身就内涵着复杂性、创生着复杂性。无论是刚入职的班主任,还是有着一定经验的班主任,都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性。这一发展的历程是有机而综合的。从入职的第一天起,班主任角色理论、工作理论就应该成为发展的起点,实现有机生成型的发展。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在多类方法综合运用中明晰路径。以个体为主的自学、体验、榜样、实验、反思、案例研究等;在群体内发生的交流、对话、现场研讨、微格分析、群体培训等,都可以作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具体方法。多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只要目标清晰,并保持对自身发展的敏感性,方法就能较好地融入发展过程之中。对于当前的师范生,尤其可以尝试大量地阅读教育理论和优秀的教育案例,体验和反思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尝试参与相关班主任工作实践,以更好地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本章小结
总结
关键术语
班级
class
班主任
head teacher
学生发展
student development
班级建设
class construction
班主任专业发展
the hea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章节链接
应用
体验练习
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论学习,对以下材料做出评论,并思考:“班级”意味着什么?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的学校,在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生活世界;中国的教室,具有美国教室难以具有的功能——它提供了独特的四大空间,与美国中小学中的橱柜类似,但其丰富性、复杂性、发展性,又远远大于它。
其一,是提供给学生稳定、安全的物理空间。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教室、书桌与椅子,学生到校后就可以进入,累了可以在此休息,甚至毕业多年后,还可以回到这间教室,看看自己曾经坐过的位置。这为学生开展其他类型的学校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基点,并鼓励着学生向更广阔的年级、学校、社区、社会空间发展。
其二,是提供给学生密切交流、合作的社会空间。因为物理空间的稳定性,学生在教室中往往也会有比较稳定的“前”“后”“左”“右”同学的关系,有相对稳定但同样可以转换的小组或小队的关系,有长时间共处同一空间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由此而形成的“知己知彼”,由此而实现的高密度的人际互动,事实上在保障着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在这里,有发展友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竞争、共同创造的无限资源。
其三,是提供给学生在群体中吸取资源、健康发展的个性空间。因为班级群体的存在,极具复杂性的个体会聚在一起,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参照系、资源,也提供了多元的平台。同学之间的互动,通过“唤醒”的力量、“关怀”的力量、“反馈”的力量等,促成学生认识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可以说,健康的个性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生成与发展。中国的教室为之提供了可能性。
其四,是提供给学生参与丰富的班级生活、自主创造日常生活的发展空间。例如,中国学生要负责扫地、擦窗户、摆桌子,要管理图书角、生物角,要布置黑板报、教室墙面。这些与物理空间相联系的活动,有价值吗?是否要交给校工来做?中国教育的独特,在于通过日常生活而培养学生;学生参与上述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成长过程。更进一步说,发生在教室中的小组与小队的组建与活动,班级文化的形成,班级小干部的选举与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都是中国教育中极其独特的构成,需要我们珍惜它、开发它、实现它。
自然,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中国的“教室”及“班级”也可能成为严密“控制”学生、强制“管理”学生、片面“孤立”学生的空间。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并不能消解中国“教室”及“班级”所富有的生命内涵。也许可以说:现在到了重新认识中国的“教室”“班级”所蕴含的丰富性的时候了,也到了呼唤富有中国智慧、教育智慧的班主任、教师的时候了!
2.在学生时代时,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干部?最反感什么样的学生干部?结合自己作为中小学生的体验,设想你作为班主任,希望培养怎样的学生干部?如何培养?
拓展
补充读物
1 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本书以自1994年开始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为基础,系统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反思了当前问题,建构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本书研究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成长需要,以大量的案例为基础,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2 [苏]山·A.阿莫纳什维利.朱佩荣,译.孩子们,你们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本书是苏联教育学家基于教育实验而形成的著作,通俗易懂且富有教育学内涵,充分呈现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发展的具体性与丰富性;一系列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实践,对于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3 [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等.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本书是当代西方学习科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全面、清晰地揭示了人的学习原理,有助于班主任深入理解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明确班主任的教育责任,并依据学生学习的原理而策划、组织富有中国个性的班级生活。
4 [法]莫兰.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本书是当代复杂性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具体渗透,对于转换教育思维方式、形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视野,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对当代人的素养提升、教育目标的讨论,能促使班主任思考工作的价值与目标,反思自身的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5 Hilarie Owen.Creating Leaders in the Classroom:How Teachers Can Develop a New Generation of Leaders.London:Routledge,2007
本书是英国学者在学生领导力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聚焦中小学生的领导力发展,阐述了一系列的发展途径。这对于班主任领导班级日常生活,推动学生的组织建设,开发学生的群体活动,提升学生的领导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线学习资源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网站.http://www.bzrzy.cn/
[1] 卜玉华.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教育研究,2004(11)
[2] 李家成,张佳,罗玉欢.在学生工作中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基于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基础教育,2011(2)
[3] 李家成. 论学生发展能达到的境界——基于“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改革实践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4] [法]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5] [法]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5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