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师范大学读书的岁月,一眨眼,从事教育工作已经35年了。这就是安徽师范大学读书4年,肥西县师范学校教书7年,省教育厅从事行政管理24年。
当年的肥西师范学校还是一所农村学校,是省里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学校的前身是“五七”干校,建在一片荒岗上,农民的牛啊羊啊一直放到教室的门口。学生多来自农村,基础好、能吃苦。除了文化课学习外,钢笔字、毛笔字、黑板字样样行,会画画、会乐器、会体育,乡村小学很是欢迎。那时除了上课就是劳动,“操场自己开,树木自己栽”。老师、学生穿解放鞋,抬柳条筐,硬是把一座小山岗夷为平地。师生很辛苦但很快乐,清早,天没亮,“一二三四”的跑步声震得地动山摇;傍晚,学生端着饭缸把篮球场围得水泄不通,不时传出一阵阵的欢呼声;而晚自习时,教室里灯光雪亮却鸦雀无声,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这7年里,我的目标就是当一名好老师。
在教育厅的24年细分一下是办公室7年、基础教育处10年、厅领导岗位至今已7年。
办公室的7年使自己的行政文字进一步规范、熟知了机关办事的规矩,学会了协调,其中最大收益是跟领导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为自己日后独立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基础教育处是个大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都管。其间亲历了全省农村税费改革、“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示范高中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推广“铜陵经验”“两基”国检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2000年在安徽试点的农村税费改革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取消农村义务教育赖以生存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使得本已困难的农村义务教育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境地,大面积长时间拖欠教师工资,农村中小学房屋无钱维修,学校正常运转经费匮乏,用“危机”来形容2000—2003年的安徽农村教育一点儿也不过分。此时,安徽教育界及社会上众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或奔走呼号、献言献策;或潜心研究、精心实践,苦求治本之策。安徽的探索给社会的启示是:乡镇根本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最基本需求;仅仅依靠县级财政也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最基本需求。安徽的探索终于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充分肯定。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重新定位,“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由过去以“乡镇为主”上升到“以县为主”,政府投资主体重心的上移,为后来建立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担任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和许多同事一样,坚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磨炼。
安徽省的示范高中建设是安徽高中改革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那是一段**燃烧的岁月。1998年以前,普通高中处于稳定、整顿、提高阶段,万马齐喑,1996年全国高中工作会议以后,我省以示范高中创建为杠杆的普通高中建设拉开大幕,那时自己还年轻,深入学校,与学校领导一道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夸张一点说是“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乐学校所乐,忧学校所忧,随着1998年我省第一所省级示范高中马鞍山二中的诞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江南江北,示范高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普通高中人的面貌和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看着孩子们出入崭新的校园,禁不住热泪盈眶。示范高中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空前地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迅速扩大了高中的优质资源,缓解了老百姓对优质高中资源的需求,受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省级示范高中目前已有168所,加上市级示范高中,接近普通高中总数的1/3,在省、市示范高中就读的学生达半数以上。
2006年,我担任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总督学,分管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督导、教育收费管理和教育评估。从事业上讲,我是幸运的,因为这是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督导工作和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的最好时期。
以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教师节的重要讲话为标志,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08年我省开展的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核编,有效地缓解了教师数量不足;连续三年实施的“特岗计划”使一批大学应届毕业生直接走向基层、走向偏远的乡村学校,给这些学校带去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而持续的、大面积的“国培”“省培”,大大强化了师德和教学业务,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这一阶段教育督导的成就主要在于完善了督导机制,督导由县(市、区)向省辖市和乡镇两头延伸,尤其是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专项考核,逐步实现全覆盖而成为全省中等以下教育发展的有力的保障机制。
这一阶段的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在指导思想上是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在方法上采取省市县校四级通报制度,实现预期目标。
“楸垂落索槐吐花,溪女采莲童抱瓜。一年光景又将半,愈老愈知生有涯。”无意中读到陆游这首《即事》,怦然心动。蓦然回首,已是夕阳西下,该是回顾自己来路的时候了,于是写成了《教育路上行与思》。
于201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