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及中美省州教育厅厅长对话在北京举行。我作为中方教育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国家博物馆五楼会议室举行。会议室正面墙上是一个长方形的巨大的电子屏幕,屏幕以天蓝色为底色,像一泓清泉,而“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则以白色的黑体字显现在天蓝色的背景上,庄重且醒目。
中方主要与会人员有:国务委员、机制中方主席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驻美大使张业遂,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教育部副部长、机制中方协调人郝平,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全国青联副主席卢雍政。美方代表团主要成员有:国务卿、机制美方主席希拉里·克里顿,美驻华大使骆家辉,副国务卿、机制美方协调人塔拉·索拉夏恩,白宫科技顾问约翰·霍尔德伦,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安·斯托克,无任所大使梅兰妮·弗维尔,助理帮办詹妮弗·斯道特、李·赛特菲尔德、梅格汉·柯蒂斯、乔纳森·马格尼斯。中方北京等十四个省市教委、教育厅负责人及随员和美方马萨诸塞州等六个州教育厅负责人及随员参加会议。
会议前,大屏幕放映的短片介绍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建立和前两次会议情况:在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重视和支持下,两国政府决定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并写入2009年11月的《中美联合声明》。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两国关系发展与时俱进的结果。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共同担任机制的主席,出席成立仪式并主持会议。刘延东和希拉里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2011年4月12日在华盛顿举行。
这次会议由中国国务委员、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中方主席刘延东与美国国务卿、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美方主席希拉里·克林顿共同主持。会议在北京大学中美大学生的无伴奏合唱声中拉开序幕。合唱的两支曲目分别是《你鼓舞了我》(英文歌)和《八骏赞》(中文歌)。《你鼓舞了我》这首流行歌曲由神秘园组合中的罗尔·勒弗兰作曲。曲风励志、感恩,合唱感人至深,间奏的风笛令人沉醉。这首歌最初题为《无声的故事》,是一首适合被钢琴和小提琴演奏的器乐作品,后由爱尔兰小说家和歌曲作家布伦登·格雷厄姆为该曲填词。这首歌在美国被用于纪念“9·11”事件,仅2004年,《你鼓舞了我》就在美国的电台上播放了至少50万次。2005年年底,这首歌仅在美国就有80个版本,并4次获得福音音乐奖包括“年度最佳歌曲”奖项在内的提名。《八骏赞》是蒙古族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恩克巴耶尔的作品。歌曲的引子部分,用很简单的音乐和弦,通过强弱的变化,勾勒出草原的广袤。男高音声部进来之后,采用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来模仿飞奔的马蹄声。全曲采用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以及附点音符的节奏,带来草原的动感。男高音领唱也是这首作品的特点,利用那高音高亮的音色,抒发了对高原骏马的自豪感。演唱的学生身着布纽扣的中式服装,黑裤白褂,素面朝天,青春、清纯、典雅,增添了演唱歌曲的魅力。
接下来是机制双方协调人汇报工作磋商成果,美方由塔拉·索南夏恩副国务卿汇报、中方由郝平副部长汇报。
中美大学生代表发言很有意思。美国大学生丹尼尔·泰德斯科是个还有些腼腆的大男孩,他用中文讲述他在中国留学的故事。其中讲到他担任上海世博会美国展馆接待员时一天的接待很辛苦,晚上特别想出来吃火锅、喝啤酒,但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晚上坚持在接待岗位上为参观者服务。他说这段经历对他其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周雨婷用英文讲述了个人在美国留学的故事。周说她租住的公寓有来自各国的学生,大家饮食生活各不相同,但是大家做到理解、尊重、包容、融通,她赞扬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最后是机制中方主席刘延东国务委员和机制美方主席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致辞。刘延东就加强新时期中美人文交流提出三点倡议。一要推动人文交流纵深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美构建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任务。双方应挖掘民间合作潜力,厚植两国合作共赢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二要充实人文交流的内涵,使之“源头活水”不断、“细水长流”永远。双方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民众、注重实效,完善官民并举的格局,为地方特别是基层创造更多机会,使人文交流覆盖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三要推动中美人文交流超越双边范畴,使之成为不同国家和谐共处、不同文明融合共生的典范。双方应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培育共识、增进互信、消弭分歧、化解偏见,为世界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国家友好合作提供有益启示。刘延东特别强调,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期待更多青年加入到人文交流中来,成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
希拉里·克林顿在致辞中表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根植于人民。人文交流是两国关系中富有热情、最有意义的一部分,是外交工作中作用最持久的内容。人文交流对建设合作伙伴关系非常关键,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没有一项投资能有如此好的回报。过去两年多双方的努力已经看到了成果。两国应扩大人文交流的途径,消除交流障碍。同时,会聚社会资源,确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正在开创美中新型关系,相信这一关系将决定21世纪乃至更长时间的历史发展。
“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在威斯汀酒店举行,参加会议人员为中美教育部及有关司局负责人、中美有关省州教育厅长及随员。对话的第一部分为“基础教育的均衡与质量”,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主持,美国教育部副助理部长杰森·施奈德致辞并做“学校提升资助项目”的发言,中国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高洪做“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政策与举措”的发言。然后是围绕“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质量”的自由发言,发言围绕“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体系”三个议题展开。会议第二部分为“中美省州教育合作与交流”,由“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主持,郝平副部长致欢迎词,张秀琴司长发言,美国中小学教育首席官员理事会侯任主席、马萨诸塞州教育厅厅长米切尔·切斯特发言、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发言、威斯康星公共教育厅厅长安东尼·艾弗斯发言。自由发言围绕“中美友好省州框架下教育交流/消极交流成功案例分享”“如何开展符合两国共同需求、更加富有实效的基础教育阶段的中美教育交流”展开。我作了题为“多层次开展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合作”(附后)的发言。
进行会议总结的有:美国亚洲协会教育与汉语学习促进部主任克里斯多夫·利法卡里、美国州中小学教育首席官员理事会代表、俄勒冈州教育厅厅长苏珊·卡斯蒂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美国教育部副助理部长杰森·施奈德。
华灯初上,美方在美国驻华使馆举行招待会。费城交响乐团为大家演奏着有关曲目,中美人士欢聚一堂,自行地选择食物、饮料,或立或坐,自由而愉快地用餐和交谈。在冷餐会上,我们还有幸认识了骆家辉的夫人洛克妮丝女士。
附:
多层次开展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合作
——在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美省州教育厅厅长对话)发言
我是来自中国中部地区安徽省的代表。安徽省是1981年与马里兰州结为友好省州的。马里兰州是安徽省第一个友好省州,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友好省州。
安徽省与马里兰州交往包括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农业等方面。
教育是安徽省与马里兰州友好合作的重要方面,具体合作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在当前形势下,建议开展多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合作。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省教育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就基础教育而言,一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取得发展,解决了每一个孩子有学上的问题;二是通过持续多年校舍建设工程,实现了校舍安全;三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随着教育经费比重占GDP4%目标的实现,教育经费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当前,基础教育突出问题是难以满足人民群众要上“好学校”的要求。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优秀教师不足是问题的关键,这一点在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乃至社会已逐步形成共识,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省教育的迫切任务,包括与友好省州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的合作。
具体合作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通过政府间合作,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1年7月20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出席安徽省—马里兰州友好省州30周年庆祝活动,签订了加强交流合作的框架协议。其中教育方面的协议鼓励省州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合作,如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师生对**流。协议明确马里兰州陶森大学与安徽省合肥师范学院联合培养中小学教育硕士,具体方式包括美方派教师到安徽集中授课,经过一年半培训,美方授予文凭(目前已进行这方面合作的有上海,我省属于第二个省份)。
二是通过教育省州友好委员会举办培训会、研讨会,在较短时间对较多教师起到较好培训
充分发挥教育省州友好委员会的桥梁作用,通过开展具体活动,定期举办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这种活动的好处在于参与面广,信息交流及时。如我省与马里兰州科学教育协会已联合开展三次这方面的活动。参与的教师包括县城以下农村教师。
三是通过对口学校际间的直接合作,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面对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通过互派校长教师到学校参与管理和上课,深入日常教学,直观参与、了解对方学校管理和教学情况,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我们在实施“中美基础教育领导者能力建设项目”时了解到,中美两国的校长们对这种合作形式反应很好。同时,还可以开展友好省州间青少年专题教育活动,如马里兰州省州教育友好协会艾斯林格教授发动省州友好学校的结对活动,以环保活动为主题,强化两省州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加强青少年间的友好往来。
2012年5月4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