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一、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为了能够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应有模范的师表行为,既注重言教,又注重身教。教师的劳动不同于其他劳动,就其影响方式来说,它不是用工具去影响或改造劳动对象,而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智能、品格、言行等直接去影响学生。就劳动对象而言,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习性未定,身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要求教师的职业行为要有崇高性和示范性,可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劳动本身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特定要求。
(一)为人师表的内涵
“师表”一词,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思与“师范”相同,是指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本是对官、师的共同要求,只是到了现代才主要用于对教师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一个传统的命题,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汉代扬雄所说的“师者,人之模范也”成了传世名言,唐代韩愈提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见解,被称为“绝世议论”,这些都说明教师为人师表的实践主流已成为中华民族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从古至今呼唤教师要为人师表的声音似乎从未消减过,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为人师表虽已形成优良传统,但仍始终伴有教师不能为人师表的现象;另一方面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师为人师表的认识和要求在不断深化和提高。
教师为人师表的基本内涵是:教师在生活、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行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表率。从传统意义上说,教师为人师表内容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品德和学识两大方面,教师应当成为“善表”和“先知”。[1]现代教师为人师表先进性的内涵比古代更为丰富,也更具有时代性。它要求教师具备作为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全面而优秀的素质,其中主要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思想品质,优秀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研究相应层次的前沿水平,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生活、学习和教育技能,优秀的身心素质与审美素质,并通过良好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保持动态的、持续的先进性,成为现代社会的精英与表率。
(二)为人师表的作用
1.为人师表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基础
教师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凡是在教师事业上取得成就的,无一不是在学生中享有很高威信的。教师威信的树立不是靠威吓、粗暴的手段实现的,只能靠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
2.为人师表是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途径
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要从德、智、体等各方面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人类创造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正面的引导,更需要教师以身示范。俗话说得好“说千言道万语,不如做个好样子”。
3.为人师表是改善社会风气的有效手段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样的结果很快就会反映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三)为人师表的外部表现
为人师表涉及的内容是教师如何处理与自己、与同事、与集体、与家长、与钱财等方面关系。它要求教师在处理自身关系上,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在处理与集体的关系时要关心集体,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中要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要尊重家长。在面对钱财等问题时,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对各种关系进行梳理,教师为人师表要具备师德、师形和师行。
1.为人师表,要有师德
德,品德,德行也。为人师表,首先要有师德。人可以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但是不可以没有品德。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注重教授知识,还要注意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学生不良的品行,要坚决加以制止纠正。师德体现在哪?首先,要有责任感、责任心。小到教师对自己、对同事、对学生负责,大到对社会负责。责任感的体现不着眼于大而要着眼于小。[2]
2.为人师表,要有师形
这说的是教师的仪表示范。仪表是教师的外在表现,是一个教师德、识、才、情等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包括教师容貌、风度、衣着、修饰等。这些方面都有一些相应的规范,例如,教师在着装上既不能过分新奇艳丽,又不能褴褛邋遢,教师所选的衣服佩饰要与自己的性格、性别、年龄、体型融为一体,甚至还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来选择着装。小学低年级的教师的衣着色彩要明快、鲜艳一些,这样有助于启迪儿童爱美的天性。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除了注意衣着,还要注意个人容貌,做到整洁卫生。教师要讲究个人卫生,头发、指甲等要经常修剪。总之,教师端庄的、与职业相符合的仪表示范,能给学生一种稳重、得体的教师形象,有助于教师教书育人。总之,人有百象,物有百形。但是,形也好,象也好,要与环境、身份、职位相匹配,否则就是不合时宜。
3.为人师表,重在师行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发挥示范作用。教师的语言是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媒介,是教师特殊的劳动手段和工具。规范教师的语言是语言示范的前提,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做到科学规范、准确得体、生动形象、情感流沛、优美动听、文明有礼等。其次,教师的行为要发挥示范效果。“师者,人之模范也”的经典性诠释,的确让社会和公众对教师形象存在着完美化的期待,无形之中也使教师的一举一动被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对于教师的行为要求是全方位的,几乎涵盖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所谓“行为世范”正是对教师行为要求的最好概括。
[相关链接]
为人师表的行为范畴[3]
社会对教师的完美化期待无可厚非,但社会期待是一回事,现实则是另一回事。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一定社会为教师制定的角色规范可以制定得尽善尽美,但由具体的个人去扮演教师这一角色时,其结果一定是千差万别的。有优秀教师,也一定会有平庸的教师,甚至是误人子弟的教师。即使是优秀的教师,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缺点和不足。抹杀了教师个人本身的缺陷和差异,把教师想象成不会有任何行为过失的圣人,明显违背了客观真实性。教师形象的神圣化,既让教师不敢在学生跟前展现真实的自我,也容易让学生因为教师某方面存在瑕疵就否定教师的整体形象和价值。上述两种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个人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力,对教师形象建设和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从职业特征分析,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表率”和“品德表率”两方面,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启蒙者和智力开发者,为人师表的要求体现在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有能力让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另外,教师作为学生的“品德表率”,要求教师做到严于律己、诚实正直、言行如一,具有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广泛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从善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即便是上述两方面的表率作用,也只能把它合理地理解为在学生、一般社会公众面前的表率作用,而不应该把它理解为在所有人面前都能起到表率作用。如果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其“知识表率”的作用主要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在学科专家、学者跟前,教师也可能是一个幼稚的小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哪怕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也不是所有行为都具有典范性。置明显的客观事实于不顾,要求教师的一切言行都要做到为人师表,是过于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表现。教师是人不是神,这是制定教师行为规范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的、最起码的事实。
二、团结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是为人师表的具体任务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作,要求每所学校每位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团结协作的新型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一)尊重同事,团结协作
教师群体中,每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可以通过比较、鉴别,激励先进、促进后进,也可以相互之间学习、共同提高。同一个集体中,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各司其职,并肩作战。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也能如沐春风,感受到这种团结进取的精神,更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工作效率。反之,教师间“文人相轻”、缺乏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就会拉帮结派、闹矛盾纠纷,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这样无法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二)尊重家长,加强沟通
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需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尊重家长的必要性。只有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工作中相互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联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既听取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愿望、要求,也对家长进行教育科学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宣传和指导。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要带头尊重家长,不能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对家长训斥、指责,不能盛气凌人、粗暴无理;也不能把家长当作教师的助教,随意对家长提要求、布置任务;对待家长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个人私利而有远近亲疏的区别对待。
三、廉洁从教是为人师表的最低要求
“所谓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行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做出表率。”[4]目前有极少数教师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有偿家教”等现象,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社会舆论强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坚持廉洁从教,首先,必须坚守大义,不取非法之财。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义利观,以大义为先,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人民和集体的利益,依靠工资收入、著书立说、发明创造来获得合法的、合乎道义的收入。教师任何时候都应摈弃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行为。其次,教师要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和心理学等理论的学习和修养,不断端正和提高自身教育认识,廉洁自律,明辨美丑、是非,远离秽污俗沼。
[案例与思考]
礼物[5]
敲门后,门开了一道缝儿,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走进来,脚步缓慢地靠向我,叫了一声:“安老师。”“有事吗?”我问。“安老师,这本挂历是我爸爸让我送给您的,他说一定要您收下,这样我的成绩就会好起来。”我愣了一下:“一本挂历,我收下它,你的成绩就会好起来?”“对,是我爸爸说的,反正他让我把挂历交给您。”我望着她略带不解和害怕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家长的心啊,自然是盼望老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多给她吃些小灶。但他们哪里知道,想要让她的学习成绩打个翻身仗,怎能凭更多的补课复习就能奏效呢?
看看那本挂历,又看看那张充满着期望的小脸,我说:“好,那安老师就收下你这本挂历了。”“那太好了,下次我考试就能及格了。”“但我有个条件。”“您说吧,只要您收下它,什么条件都行。”“安老师答应收下你的挂历,但不是现在,而是等期末考试你的成绩及格以后。”“那您还是不收呀,我还是及不了格。”说着,她低下了头,眼圈儿顿时红了。我急忙说:“不是不收,而是安老师不想收你爸爸送的挂历,要收你自己送的‘礼物’,你明白吗?”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安老师,那我要怎样做才能让您收下这本挂历呢?”“你只要:①上课不走神,不搞小动作;②下课认真完成作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来问我;③要凭自己的努力争取考及格,我相信等到期末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行,我一定让您收下这本挂历。”说完就转身跑掉了。后来,这个孩子真的按我所说的要求去做了,学习成绩也真的比以前大有进步。
期末考试后,这孩子又拿着那本挂历站到了我的面前:“安老师,这回您总该收下这本挂历了吧,因为我考试及格了,这是我自己送给您的‘礼物’。”“你告诉我这本挂历是哪里来的。”“是我爸爸花钱买的。”“这能说是你送的礼物吗?”这下子可把孩子给难住了,她着急地说:“安老师,我怎样才能送给您一份我自己的礼物呢?”我看着她那张带着着急和疑问的小脸也笑了:“傻孩子,你每回考试都不及格,这回学习成绩却有了那么大的进步,这不就是你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吗?”“老师,我明白了。下回我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送您一份让您更加高兴的礼物。”
请思考:假如你也遇到类似的家长赠予礼物的情况,会怎么做?
[1] 胡相峰.为人师表论.教育研究,2000(9).
[2] 马丁娜,张宝军.为人师表的三个维度.陕西教育,2009(5).
[3] 刘惠.为人师表的合理范畴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5(1).
[4] 肖自明,孙宏恩,韦庆华.现代教师道德修养.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19.
[5] 安莺.礼物.天津教育,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