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伦理的实现策略(1 / 1)

学习目标

3.了解教师之社会伦理的实现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社会伦理的核心在于其社会责任意识及其社会服务能力。如果一位教师始终只是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为座右铭,那么,在当今这样一个高度关联、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很难的。教师职业除了教学、科研之外,还承担着社会交往、关心社会公益、服务社会群体的社会责任,教师职业首先是个社会角色,公共属性是其重要的职业属性。

所以,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机构,还是教师自身,都应该具备清晰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自己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例会的形式,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比较优秀的教师与大家分析自己的社会服务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在年度评优活动中适当倾斜。这样一来,就会使大多数缺乏社会服务意识的“书斋式”的教师们能够换换头脑,有切实可学习的榜样,从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及相应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实践工作中得以提升。

二、建立实质性的“家校合作”制度

“家校合作”是教师社会伦理的主要阵地,是教师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感知教师形象、评价教师素养的重要窗口。因此,促使家校合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可操作化,乃是提升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在此过程中,必须力求保证家校合作制度的实质性。所谓实质性,乃是指家校合作过程切实能够起到实效,促使双方真正走入彼此心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通有无、以诚相待。例如,学校规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家长会。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两个月的周期是较为合理的,许多班主任也会从形式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但是,学校要通过更多的途径让教师明白:家长会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才是好的家长会?如何在不召开家长会的时间内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这样,就要求学校专门组织教师针对家长会的科研活动,评比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逐渐体悟家长会不是家校合作的外显形式,而是实质性的价值理解与沟通。领悟了这个真谛,至于是两个月还是一个月一次家长会的制度周期,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的。只要教师能够做好与家长之间价值层面的互信与理解,家长会的制度周期也就不会再成为教师疲于应付的外在负担。

三、培育教师的社会印象管理策略

教师的社会印象管理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及社会服务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向学生家长、向社会团体投射某些信息来影响学生及社会对自己态度与看法的一种行为。教师的印象管理策略有助于教师及时反思与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达到社会角色的期望。教师印象管理主要包括内修炼与外整饰两个部分,教师可通过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学生反馈效应、消极印象修补等策略进行自身印象管理[15]。

本章已经谈过内修炼(如内在的精神形象的涵养、慎独)以及外整饰(如衣着规范、仪容规范)等,此处着重强调一下消极社会印象的修补策略。实际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要善于反思自己的缺陷及不足,以他人作为观照自己的社会印象的一面镜子,读懂他人,就是读懂了自己。当出现消极情况时,也无须一味开脱,或故意掩饰,这样反而显得不真诚,不负责任。教师可通过道歉、说明和补偿性自我呈现三种具体策略来补救消极的社会印象。当教师的过错行为伤害了学生或他人时,要真诚地道歉,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真诚的自责和悔恨,以期获得谅解;说明的方式是教师对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满意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辩解,使过失言行尽可能合理化或者弱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补偿性自我呈现是指当教师懊悔造成消极印象后,通过展示自己其他方面积极的特征来弥补这种消极的印象。教师对自己消极印象的修复,体现出对他人人格的尊重,体现出教师人性的真实,更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与好评[16]。

四、修养教师良心与完善社会监督

良心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良心在社会生活中呈现为不同的层次或类型:一般良心、个人良心、职业良心。一般良心是指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最普遍的内容。个人良心是指个体基于其自身具体的道德生活在道德认知、情感等方面的不同体悟而形成的带有个体特质的良心内容。职业良心是主体对职业生活中道德义务、责任的认知和情感上的自觉。良心起作用的方式有直觉和理智两种类型。

就教师的社会伦理而言,长期关注内在的良心修养可以促使直觉型良心作用机制的产生。当教师在社会情境中面临某种道德情境时,这种直觉型的良心作用机制会促使教师以不假思索的方式完成道德判断与决定,以莫名其妙的不安或突如其来的使命感或荣誉感的方式使人迅速做出道德抉择。但是,在社会伦理领域,教师的社会良心还需要依赖理智的作用方式: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主体欲求、偏好发生矛盾时,良心会“自己与自己打官司”,最终形成道德抉择[17]。

无论是良心的哪种作用机制,都需要与外在的社会监督机制相互配合。配合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专业的社会伦理规范,向全社会明确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边界,并逐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实质性的教师专业奖惩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以之为抓手,在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建立健全教师资格的退出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制度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相结合为着力点,促使教师专业的社会伦理健康、高效、可持续地实现。

个案1:给家长一封短信

班主任在周班会总结前向全班收集了学生各方面进步的材料,除了班会上肯定之外,还以班委的名义给家长发了短信。其中一个学生成绩一直不好,但是在解答一个数学题的时候,向老师谈了该题的四种思路,老师和班委会学生在讨论短信时,一个班委提议这样写:“尊敬的家长:您的孩子在解答一道数学题时,给出了四种方法,全体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她将来就是个数学家或者有数学专长的工程师。”

反馈:这个孩子不仅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其他学科也有不同的进步,学习方面逐渐走向自觉,行为方面也面目全新。

个案2:给家长一点帮助

一个学生在家里很没有礼貌,对爷爷、奶奶、父母都不尊重,常常出言不逊,有次还骂了爷爷,班主任知道后,做了家访。在家里,要孩子给爷爷赔礼道歉,并定了几条尊重老师的规矩。孩子因为很怕失去班主任的信任,勉强接受了。几次跟踪家访之后,班主任主动请这个学生在班上谈尊敬家长的问题,孩子有些害羞,但还是说得很有道理。

反馈:家里反映,这个孩子在家里慢慢改变了,变得对老人有礼貌了。

个案3:给家长一份信心

一个学生属于“双差”,家长每每见到老师就没有精神,好像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信心。班主任苦思了很久,有天放学时,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找这个学生的优点,第二天收集起来,还真是不少。于是班主任把家长请到学校,在班上花了十分钟,让同学们给这个学生找优点。

反馈:学生自己感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家长也说:“从来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还有这么多的优点。”这个学生后来反省了自己,在班上请同学们给自己找毛病,也找了一大堆。这个学生在反省中这样写道:“我从来就不知道同学们还这样看得起我,我决心一点一点地改,我要对得起同学们对我的信任。”

资料来源:数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2006年10月7日

本章小结

总结

关键术语

社会伦理

Social Ethics

社会形象

Social Image

社会责任

Social Responsibility

章节链接

应用

本章内容中关于社会伦理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以及实现策略的阐释,是对于第一部分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第一部分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批判性思考

1.教师节前夕,班上有位家长专门来家里拜访您,走时嘱托您好好照顾儿子,并执意留下某商场1000元的购物券。在没有其他任何人在场的情况下,您会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呢?不用说出答案,在心中默默问自己。

2.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您除了关注自己的个人卫生,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之外,是否主动地维护社会公共场合的卫生呢?无论是在路上、公园、校园,还是在办公室、教室、集体宿舍等公共场所,您是否做到了不随地吐痰、随意扔果皮纸屑?是否做到了不乱倒垃圾、乱泼脏水污水?是否做到了不在公共场合抽烟?是否积极参加校园、街道、社区的卫生活动呢?

体验练习

以下这些测试题有利于您了解社会交往过程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请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最合宜的选项。

1.在社会交往中,您认为下列哪种语言表述方式是不合适的?( )

A.您认为如何? B.知道吗你? C.您觉得怎么样呢?

2.您一般通过哪种方式参与社会服务?( )

A.参与社区舆论宣传 B.公益讲座 C.志愿者服务或其他

3.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与学生家长联系?( )

A.电话或邮件 B.家访 C.网络或其他

案例研究

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地跪着前行在山间道路上。

为了让适龄儿童都上学,他把全村所有适龄儿童的家庭都走到了。他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说:“我虽然站不起来,但我有水平,有信心,也有耐心,能教好。像我这样的人都没有放弃,你们更不应该放弃。”他一次一次地去他们家里劝,一趟一趟地爬,他劝回了30多个学生。坎高的地方,先把手上用来支地的两个小木凳放上去,那样石头特别容易刮伤膝盖,一刮就是几条大口子。也不能让席子掉下去,掉下去就会滚很远。他试着将木头挖成膝盖的形状,再用篮球皮或者汽车外胎做鞋帮。这样一双鞋有四五斤重,但能用两年左右。陆永康每次家访回来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把上衣脱下来拧,一拧,汗水就一股股地往下流。有时拧出来的水特别多,那肯定是路上淋了雨,要不就是又掉到水里了。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06年3月27日

案例反思:

陆永康虽然跪着教书、跪着家访,但他的社会形象却是高大且高尚的,因为他所塑造的社会形象背后,是他对教育真挚的爱,是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所呈现出的社会责任担当。作为外在形象优于陆永康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内在的精神形象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呢?我们应如何从日常的本职工作、普通的社会交往入手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提升自己的责任担当呢?

教学一线纪事

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规范(2007-06-15)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密切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协同家校教育,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现就我市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规范如下:

一、各中小学校的领导要重视教师家访工作,把它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抓实抓好。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做好家访工作,为教师树立榜样。

二、班主任每学期登门家访数量原则上应达到所任教班级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做到两年内对全班学生家庭普访一遍。对新接班级应于当年对全班学生家庭普访一遍;对特殊学生的家庭要常访、多访。科任教师也要参与家访工作,每学期要对所教学生登门家访不少于10人次。

三、家访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突出重点。要坚持“七个必访”,必访家庭是:班内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病残学生家庭;行为偏差的学生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等。要建立家访登记制度,记录教师家访简要过程、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以及下步随访建议,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

四、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家访内容,确定家访的目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事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家访时间,主动取得支持。

五、家访中,教师要注重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宣传我市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政策、规定及做法,宣传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家访要以表扬为主,多提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学生;讲学生缺点,要注意语气,以建议的方式表达。要尊重家长,耐心倾听家长的介绍与意见,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切忌训斥学生和家长。

六、家访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坚决杜绝家访中的不正之风,不得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和赠礼,不得托请家长办私事,不得发表有损学校和其他教师形象的言论。

七、教师应正确处理登门家访与电子家访的关系。在建立和实施登门家访,与家长见面沟通的基础上,应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家庭实际,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与家长保持经常、及时的联系。不得随意一个电话、一张便条或一个口信便请家长到学校。

八、家访工作要建立制度规范。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学校领导牵头,班主任组织,科任教师参与的全员家访制度。做到学校(班级)每学期有实施家访的方案;家访过程有记录,建立家访档案;期末学校有检查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职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81c48010009ka.html

拓展

补充读物

1 檀传宝等著.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本书强调由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转换,对师德内涵的理解全面深刻,具有很好的理论创新性及实践引领性。

2 金正昆著.教师礼仪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本书对教师职业道德礼仪规范的介绍具有代表性,注重礼仪规则与礼义内蕴的统一,对于理解并践行教师的专业伦理具有重要价值。

3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本书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伦理价值及新世纪教师的专业形象作了总体概述,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书中所提及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在线学习资源

1.中国文明网 http://www.wenming.cn/

2.新浪视频:教师礼仪——社会交往 http://video.sina.com.cn/v/b/30228327-1251701817.html

3.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平台 http://cncasw.blog.163.com/

[1] [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7

[2]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7

[3] [美]内尔·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侯晶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68

[4]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代序.9-10

[5] 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6

[6] 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1-92

[7] 朱雅芳.“魔鬼词典”变脸记——记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EB/OL]http://www.docin.com/p-702981259.html

[8] 曾曦,王春雨.“家校通”通向何方?[EB/OL].2005-05-23.http://www.jxnews.com.cn/oldnews/n12079/ca829214.htm.

[9] 家访有哪些禁忌[EB/OL](2007-10-25)http://www.rsedu.com/jky/show.php?itemid=2592

[10] 教师训家长[EB/OL](2008-04-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c2ff801009eux.html

[11] 老师自曝教师节收礼破万元,家长送礼500元起步[EB/OL](2011-09-08)http://news.sohu.com/20110908/n318746330.shtml

[12] 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8

[13] 赵林:百家讲坛是在作秀[EB/OL](2006-11-20)http://cul.history.sina.com.cn/o/2006-11-20/0055164681.html

[14] 心走四川——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赴灾区心理援助团队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d6eedd258f5f61fb736669c.html

[15] 冉玉霞.教师印象管理:内涵、结构与策略.教育科学,2009(1):62

[16] 冉玉霞.教师印象管理:内涵、结构与策略.教育科学,2009(1):66

[17] 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