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研伦理的实现策略(1 / 1)

学习目标

了解科研伦理的实现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教师的科研伦理是以其科研素养为根基的。科研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操作性的科研技能;二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三是教师对待科研的基本态度、价值观念及信念体系。

从上图[14]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个综合科研能力及信念体系确保了教师的科研行为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为教师能够从事自由、具有创新性且符合科研伦理规范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此,正如裴娣娜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应该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

一是坚持学习科学理论及科研知识、技能体系。其目的首先在于确立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同时提升教师自身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及研究基本操作技能、能力。学习科学理论及其知识、能力体系,必须坚持“功夫在诗外”。科学研究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能力、信念体系,不能仅仅着眼于教育科研本身,而且需要着手在教育科研以外一至几个学科领域下苦功夫,广泛涉猎。

二是要扎根于教育实践。实践出真知,教育实践知识的积累,教育实践体验的沉淀是保证教育科学研究“接地气”并“富有创造性”的重要基础与源泉。

三是要具备良好的学风和研究风气。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探索科学规律,对人民、对科学研究、对历史负责。要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具备严谨、严肃、严格的治学与研究风气。

四是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研究风格的形成是保证创造力的源泉,是一个研究者在科研能力方面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们应该注意学习不同学者、研究者的治学和研究风格,抓准本学科领域内最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尽快形成自己的科学研究风格[15]。

二、增强教师的自我公正意识

如果说教师的科研素养的提升包含了对待教育科研本身应有的伦理态度及价值信念体系,那么,教师对待自我的公正意识则标志着更深层次的科研伦理态度及价值信念体系。这是因为,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如果确实能够体验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与自我关怀,那么,这种教师的自我公正意识就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教师学习科学研究知识、提升科学研究技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教育科研,尊重科学研究的规范。

概言之,增强教师的自我公正意识,就意味着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尊重科学研究本身,同时是完成更好地探索教育规律、完成自己教育使命的内在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同时是为了尊重自己。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上述提升科研素养的四个路径,尤其是通过提升良好的学风及研究风气,以及尽快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两个方面来增强教师的自我公正意识。此外,教师还应该在科研过程中学会正确看待真理与名利、自己与他人、品德与能力、成功与失败四个层面的关系,通过这四个层面的实际历练与切身体悟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自我公正意识与能力。

三、加强对学术腐败的惩戒力度

上述两个方面是侧重从教师的内在素养及公正意识层面来谈的。当然,保证教师的科研行为符合伦理规范,仍需从外在规范方面加以约束及必要的惩戒。

毋庸置疑,学术造假、篡改数据、学术浮夸等诸多学术腐败现象是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毒瘤,严重制约着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腐蚀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者作为“灵魂塑造者”的灵魂。就目前我国对学术腐败的惩戒情况来看,基本特征是惩戒力度不够,基本上处于“无依无序”的状态。所谓“无依无序”,指的是缺乏成体系的较为科学及内在威慑力的学术研究腐败惩戒制度、法规,故导致对学术腐败的惩戒处于无法可依、散漫无序、流于形式的状态。对于屡见报端的某些具有更恶劣的社会影响的,所谓“知名学者”和高层次人才的科研状况,更是缺乏实质性的惩戒与监管机制,许多情况下所谓惩戒也局限于撤销相应的科研成果等层面。

因此,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学术腐败的监管力度,加快相应的立法进程,从而从外在规约方面进一步杜绝学术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四、完善全方位的科研评价体系

全方位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内在素养及外在规约的综合体。评价既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约束管理策略,同时是通过提升内在自我实现感从而实现的自我提升、自我关怀、自我管理策略。

全方位的科研评价体系可以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两个层面着手努力。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科研评价的主体不应局限于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而应该扩大科研评价的主体范围,如社会公众评价、教师集体评价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其次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目前对教师的科研评价过于集中于科研对教师晋升职称时的评价功能。如此一来,科研评价就过于功利化,缺乏持久的内在约束力。实际上,教师在平时的说课或集体备课活动中,如果可以把教师们授课的精彩片段收集成册,并通过专家辅导、教师互评、自我鉴赏等方式,帮助教师们总结提炼精彩瞬间所涵括的教育理论,鼓励、帮助教师们发表自己的心得感悟,并与平时的评先评优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教师自身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研评价主体,科研工作才可能真正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本章小结

续表

总结

关键术语

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科研伦理

Eth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自我公正

the Inner Justice

章节链接

本章中关于科研伦理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以及实现策略的阐释,与第一部分第一章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特征”,以及第一部分第二章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前述内容的具体化。

应用

批判性思考

1.如果你遇到如下两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呢?

一是与你关系最好的同事需要晋升职称,他让你帮忙代写论文;二是你认识的某位教师在网上寻找某些非法的“论文代写”机构,通过支付高额费用达到发表研究成果的目的。

2.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访谈者采用了隐蔽式的语言“陷阱”:访谈过程实际上是在“诱导”被访者说出某种预期答案的过程。看似宽松的访谈过程,却常常安排甚至策划某些事件,甚至预先设计好某些话题的“陷阱”,一步步“诱敌深入”。你对采用这种访谈策略所获得的被访者的“真实”想法作何评价?

体验练习

以下这些测试题有利于您了解教学科研过程应遵循的伦理规范,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最合宜的选项。

1.您发表教育科研论文的动力是?( )

A.个人兴趣 B.职称晋升所迫

C.在同事群体中不愿落后

2.您认为科研选题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

A.科学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务实性原则

3.您是否曾一稿多投?( )

A.从来没有 B.偶尔 C.经常

案例研究

个案1:在西安市开展的2008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3所中小学的3名教师参评文章全文系抄袭他人的论文,昨日受到西安市教育局的通报批评。

评选活动评出了文本类获奖作品64件等,昨日,西安市教育局在表彰会上通报,评审专家发现,上报的文本类参评作品中,高陵县安家中心小学上交的《取农村自然环境之长,补小学自然课教学条件之短》、雁塔区长安南路小学上交的《动态生成——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璀璨的明珠》、临潼区西泉初中上交的《新教材七年级音乐教材形象思维》3篇文章,属于全文抄袭。与会负责人责令相关学校对抄袭论文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警示其他教师要引以为戒。

个案2:台海网2007年5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邱华明)在2006年教师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厦门市有8位教师在网上抄袭代表作被查实处理。据悉,在2006年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厦门市教育局相继收到一些信访举报件。对此,市教育局方面组织人员到相关学校进行调查、核实,果然发现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发现8位教师网上抄袭代表作的行为。这8位教师分别来自下列学校:海沧新阳中学、海沧东孚中学、集美区英村小学、湖里区高殿小学、东渡二小、高林小学、康乐幼儿园、翔安区新圩学区。每校各有一名。市教育局方面没有公布具体教师名字,但公布了处理意见,按省职改相关管理规定,给予以上老师停止申报参评资格一年的处理,并由各区教育局予以通报批评。

案例反思:

在上述两则案例中,你认为教师们有哪些违反科研伦理的行为?你如何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动机?

教学一线纪事

2008年09月23日 07:14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一个是我的远方亲戚,他要晋副高,去年就该晋的,因为没有论文,结果没成,后来就让我帮他写一篇,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催几回;另一个是我朋友的同事,他要晋小教高级,论文舍不得掏钱买,省教育报每篇500元版面费也不愿意付。”教师节前夕,河南南阳某农村小学的刘老师终于松了口气,他“帮忙”写作的两篇“艰巨”的论文完成了。

“同一个学校,同时开始教书,又是同龄人,因为职称不同受到的待遇可能相差很多,大家能不争着抢吗?僧多粥少,论文是个硬指标。东拼西凑的、雇枪手的、拉关系的、与编辑套近乎的、出高价买版面的……五花八门的现象存在也就不奇怪了。”刘老师说。

刚加入教师队伍的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生小霞,在实习期间也有件“耿耿于怀”的事。一个负责高二教学的教研组长开会的时候,给学生大谈特谈“舞弊可耻”,转过身就私下里央求小霞帮着弄篇教学论文,还要能发表在公开刊物上。

(汪东亚)

资料来源:http://news.ifeng.com/society/5/200809/0923_2579_798389.shtml

拓展

补充读物

1 [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扛鼎之作,本书论述范围广泛,论证严密,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中小学老师职称论文为何造假?

2 [美]麦克里那著.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本书力倡维护科研诚信,倡导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多次修订再版,许多大学及科研机构将本书作为研究科研诚信和负责任科研行为的经典教材。

3 [英]罗伯特·G·伯吉斯.教育研究伦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本书是教育研究伦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针对教育科研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教育科研从业者思考各自研究方法的伦理正当性问题,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4 中国科学院.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试用本).北京: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09.

本书明确了教师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比较明确而清晰,对于规范教师的科研行为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线学习资源

1.中小学教育科研百科http://chuzhongjiaoyukeyan.baike.com/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

[1] [美]布斯等.研究是一门艺术.陈美霞,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9

[2] 白勤,龚鉴瑛.大学科研伦理的三维架构.高等教育研究,2012(9):42-45

[3] [美]布斯等.研究是一门艺术.陈美霞,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277

[4] 金遂等.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9(10):55-56

[5] 栾玉广等.科技创新的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05-406

[6] 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2

[7] [美]内尔·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侯晶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67-168

[8] 周文辉.导师论导(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53-254

[9] 方舟子曝著名海归学者论文造假 论文图片被篡改[EB/OL](2011-09-05)http://news.sohu.com/20110905/n318332933.shtml

[10]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76-177

[1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357-358

[12] 调查:中国学术论文抄袭乱象[EB/OL](2010-09-17)http://edu.sina.com.cn/l/2010-09-17/1203193448.shtml

[13] 杨玉圣.学术腐败的六种表现.文汇读书周报,2001-12-15第8版

[14]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389.原图在引用时根据本章内容略有改动,特此说明。

[15]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38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