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伦理的实现策略(1 / 1)

学习目标

了解教学伦理的实现策略。

一、凝练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

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强调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明确要求教师必须从内心认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热爱教育教学事业,具备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离开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度认同与理解,一切具体的教育教学规范都可能是偶然的。因此,凝练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原则、职业规范坚定不移的确信,是深刻的师德认知、炽热的师德情感、顽强的师德意志的综合体,是把师德认知转变为师德行为的中间媒介与内驱力。教师职业道德信念能够促使教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不折不扣、忠诚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33],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教学伦理规范提供源自教师心灵深处的价值依据。唯有确立职业道德信念才能促使师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内在一致性。因此教师应当通过自我修养不断确立、强化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凝练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

凝练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一个综合性的修养功夫,其具体路径应是如下五个层面的综合体:一是增强对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的理解;二是在敬业精神和专业理想层面下功夫;三是修内功,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四是修外功,注重为人师表对职业信念的外塑功能;五是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伦理是“教学中的伦理”与“教学的伦理”的内在统一,而“教学中的伦理”必然要求其在教学方法、能力层面的技术依托。教学过程外显为教师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模式与风格特征,故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力的水平高低就与教师教学伦理水平高低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尽管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效率高、教学方法引人入胜,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优雅、口齿清晰,教学能力令学生由衷地钦佩,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就相对容易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价值吸引力,教学能力也就自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伦理导引功能。恪守师德与业务上的精进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任务,一个愿意遵守教育伦理的教师,就不仅应该修养道德,而且要通过优质的教学去展现自己优良职业道德的优越。

具体而言,首先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途径,在“设计、反思、调整、再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教学能力。其次是提升教学过程中实质性的教学实施能力。尤其是要关注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化,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发散创新的人格特质。

三、提升教师的道德敏感力

教师的道德敏感力是决定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每天忙于繁重且烦琐的日常教育教学事务,而且,还必须疲于应付来自多方面的检查、考核、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等等。在有些情况下,不是教师要故意违反教学伦理规范,而是教师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当之处。对此,不能仅仅提升教师的道德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教师的道德敏感力。

其具体路径包括:第一,通过真诚的师爱,涵养基于专业能力的教育同情心,逐步学会“迷恋学生的成长”。马克斯·范梅南曾经谈道: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34]。也可以说,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始终“心向着学生”,始终牵挂并理解学生们的困难、喜悦、收获,用心灵去倾听心灵,保持与学生们之间的“心灵感应”。第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现日常教学事件中所蕴含着的道德意义,与学生共同提升道德认知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们会更加清楚,自己的哪些行为能够伤害到孩子,哪些做法能够更加巧妙地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保证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认知、反思、调控更加敏感、及时、准确,逐步努力接近“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教学伦理的最高境界。而与此同时,学生们不仅可以学读书,而且学做人,在与教师实际的课堂交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道德敏感力。师生双方的道德敏感力会在“不断的反思、进一步认知”的教学循环与师生互动过程中得以相互促进与共同提升。

四、涵养教师的幸福能力

教学伦理水平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认知力、敏感力、意志力,而且需要通过提升教师主体自由的审美能力,在遵循教学伦理规范的过程当中,成就一种教学人生的美感,这种美感的获得其实就是教师幸福感的获得。

其具体路径包括,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对得起自己的专业理解和良心的前提下,适当看淡某些形式上的考评、考核。其次,在保持平和心态的同时,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在专业收获的同时去体悟教师职业的独特魅力与幸福。最后,伦理自觉与伦理反思相结合。如果教师能够以一颗平常心,一种欣赏自我、欣赏学生、欣赏人生的美感心态,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始终充满着善意、美感、自我实现的希冀,那么,无须特意地反思、监控,几乎是出于一种幸福自觉、伦理本能的教学行为本身符合教学伦理的可能性就极大。当然,在遇到教学过程中的道德困境时,适时的伦理反思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此,在伦理反思与享受教育幸福感的同时修炼自己的幸福能力,教学伦理最终的价值依据就会同时向师生显现:教师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师生通过教学互动同时收获的充满善意与美感的幸福!

本章小结

总结

关键术语

教学

teaching

教学伦理

ethics of teaching

章节链接

本章中关于教学伦理的内涵与特征、基本原则、实现策略等内容与第一部分第一章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特征”的阐释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与第一部分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也密切相关。

应用

批判性思考

1.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好心办坏事”。他们往往会忽视许多应该遵循的教学伦理的细节要求,从而在不经意间扭曲了自己的价值结构,并影响了学生价值结构的健康养成。请您从“工具性—目的性”的维度思考一下,这些教师的做法是如何违背了教学伦理的呢?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不喜欢用眼神与学生们交流,而且,对于许多“差生”更是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这些教师对眼神关注的吝啬说明了什么呢?除了教材中提到的“眼神伦理规范”之外,你还能从中看出更深层次的教学伦理问题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体验练习

以下这些测试题有利于您了解教学伦理的内涵、特性及其实现路径,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最正确的选项。

1.您在课堂上是否允许学生对自己进行实质性的提问呢?( )

A.从来不允许 B.偶尔允许 C.允许

2.您是否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平均分配自己关爱的眼神呢?( )

A.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B.关注那些回答问题踊跃的学生

C.尽量会用眼神关注整个班级

3.你是否曾在课堂上向学生表示过对其他任课教师的不满?( )

A.从来没有 B.也许有 C.不能确定

案例研究

有两位小学教师同讲一篇《荷花》,效果却截然不同。其中的一位老师问:“荷叶像什么?”某一学生主动回答:“荷叶像扇子。”老师不高兴地大声说:“荷叶怎么会像扇子呢?不像!”其结果是不仅羞辱了这位学生,而且把其他已经举手的学生都吓得缩了回去。后来她再三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可是教室里仍然鸦雀无声。

另一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同样提问“荷叶像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后,老师满脸笑容点头称好,于是教室里出现竞相抢答的生动场面,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反思:

1.在该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位老师的哪些教学行为违反了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请予以具体分析。

2.如果是您在教学《荷花》一课,您会如何处理类似的教学情境?

教学一线纪事

本案例纪事选取的是袁卫星老师的一篇文章。在袁老师的班级中,有一名高中生因学业压力、交往困惑、青春期萌动等原因对生命产生了无序感、无意义感和焦虑感,并在日记中写下了类似于遗书性质的文字,后被同学及时发现并秘密报告。面对这种境况,作为班主任、语文老师的袁老师在上课前30分钟临时决定取消原定的语文课授课计划,改为《善待生命》。特选取课堂实录之片段如下。

1.师:先请同学们抄写这样一首诗——

我还有一只脚

周大观

贝多芬双耳失聪,

郑龙水双眼失明,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站在地球上。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

郑丰喜双脚畸形,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2.师: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生1:少了一条腿的残疾人。

3.师:作者是台湾的一名9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截去一条腿的情况下,她坚持创作四十余首童诗,灵巧聪慧,真诚感人,其中就有这首《我还有一只脚》。请同学们发自内心地读一遍这首诗,体会生命的坚韧。

生读诗。

4.师:请大家在纸上写下来: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这一句最触动你心灵的是什么?

生写。

生2:我最喜欢“我要站在地球上”这一句。这句话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她不畏惧,她渴望生命。

师:说得好!

生3:我也喜欢这一句……我有健全的双脚,我要站得直,走得正,我不能枉度此生!

生自发鼓掌。

5.师:我们不能仅仅把勇敢和坚毅写下来,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实际行动。做个假设——假如你的生命仅仅剩下6个月,你最想做的事有哪些?最想见的人是谁?最想对他说的话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生4:我最想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她太辛苦了……

师:你妈妈的贫血症好些了吗?

生4点头。

……

生5:我最想做的就是与死神斗争到底,我不会相信自己会输给死神……

……

6.师(带头鼓掌)板书:成熟:生命的巅峰

……

生6:我最想做的事是结婚。

众生笑。

师:为什么?

生6:因为结婚与出生和死亡一样,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7.师:我十分赞同你的观点。结婚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停顿片刻)老师今生最大的遗憾是在父亲辞世的时候,我虽已走上工作岗位,却还没结婚。我家境贫寒,父亲生前唯一的担心就是自己的儿子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媳妇……

课堂静默……

8.师:同学们,幸好我们的生命不是真的仅剩下了6个月,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好我们的生命。只要我们不自戕生命,我们的生命还很长,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文献来源:袁卫星.一堂课能不能挽救一个学生的生命?——《善待生命》课堂实录.教师之友,2003(5).

拓展

补充读物

1 斯特赖克著.教学伦理(第4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本书是教学伦理研究的经典之作,对教学伦理问题展开详细的理论思辨和案例研讨,为教师理解并践履教学伦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

2 伊丽莎白·坎普贝尔著.伦理型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本书是教育教学伦理方面颇具影响力的著作,突出强调了为何、如何建构伦理型教师,强调了教师职业的伦理维度对于处于危机中的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的教育教学伦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檀传宝著.教师伦理学专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本书是当前我国教师伦理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学术著作,严密论证了教师伦理学的主要范畴,逻辑论证严密且深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4 欧阳超著.教学伦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本书是专门研究教学伦理学的教育学教材,它教师的教学伦理行为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其重要特点是教学伦理研究的针对性、全面性、完整性。

在线学习资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edu.cn/

2.十八岁成人仪式主题网.http://www.18year.net.cn/

3.中国学习资源网http://www.zgxxzyw.roboo.com/

4.中国未成年人网http://www.kids21.cn/

[1]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2] 刘万海.教学即德**:走向新的教学理解.全球教育展望,2005(7):36-40

[3]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4-175

[4]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257

[5] 王凯.国内教学伦理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07(8):18-21

[6] 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

[7] 王凯.国内教学伦理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07(8):18-21

[8]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62

[9] 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3

[10] 檀传宝.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

[11] 陈厚德.有效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9

[12] [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章志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670

[13] 全美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檀传宝,王丽娟,译.中国德育,2005(7):63

[14] “优秀”女教师竟在调皮学生脸上锥刺“贼”字[EB/OL](1999-10-17).http://news.sina.com.cn/society/1999-10-17/22769.html

[15] 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6

[16] [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1

[17] 董凤瑞,王永红.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伦理规范和科学规范.现代教育论丛,2000(2):55-56

[18] 欧阳超.教学伦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05

[19] 周益民.无法预约的精彩.人民教育,2004(1):34-35

[20] 张秀红.此时无声胜有声——试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无声效应.中国科技信息,2007(6):255-256

[21] 管向群.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21-223

[22] 如何善用表扬[EB/OL](2008-05-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609520100ctjm.html

[23] 檀传宝.奖其当奖,罚其当罚.人民教育,2005(12):11.

[24]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课题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点·行动·示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3-44

[25]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课题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点·行动·示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5

[26]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课题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点·行动·示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7-48

[27] 2012年,由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个人修养与行为”层面的标准完全一致。具体可参见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28] 刘维俭,王传金.现代教师礼仪教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2-53

[29] 刘维俭,王传金.现代教师礼仪教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35

[30] 金正昆.教师礼仪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9

[31] 储召红,方绪平.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教师目光与课堂教学.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4):61-63

[32] 张仁贤.优秀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01-102

[33] 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4

[34] [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