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翼侧活动(1 / 1)

战略翼侧,就是战区的侧面。会战中的翼侧攻击是战术上的翼侧活动,战略上的翼侧活动在其最后阶段同战术上的翼侧活动合二为一时,二者仍然有明显的区别。

一、战略翼侧活动分为对交通线和退却线的威胁

在深人探讨问题以前,需要提出一个在今后永远都不可忽略的基本原则:奉命在敌人背后和翼侧进行活动的兵力,不可能同时对正面之敌发生作用。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那种认为深人到敌人背后这一行动本身有什么价值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行动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有同其他条件联系起来,才能根据这些条件的好坏来断定采取这种行动是否有利。

战略的翼侧活动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仅仅对交通线构成的威胁,另一种是对退却线产生的威胁。

二、威胁交通线的目的在于迫使敌军退却

对交通线实施威胁,就是袭击敌人兵力不强的守备部队、运输队、小股后续部队、信差、个别来往人员以及小仓库等等,袭击的目标是敌军维持战斗力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这样可以鼓舞军民,并协同军民进行战斗活动。袭击活动必须由精干的别动队来执行。别动队的数量要多,而不在于每队有多少兵力,其编组必须保证既有可能集中起来进行规模较大的战斗,又不致因各队指挥官的自负和专断而过于妨碍集中。威胁的目的在于削弱敌军,从而迫使敌军退却。

三、威胁退却线的目的在于切断敌军退路

对敌人退却线进行威胁的目的在于切断敌军退路,但是,只有在敌人真正定下退却决心时,这种威胁才能达成目的。如果这种威胁使敌人感到危险,也能促使敌人退却。因此,对敌人退却线进行佯动,也可以获得像威胁敌人交通线那样的效果。

如果切断敌军退路不是单纯的佯动,而是认真的行动,那么,只有进行决定性会战,或者至少为决定性会战创造所必需的一切条件,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包含着较大的成果和较大的危险这两个因素。因此,一个统帅必须根据种种有利条件,才能决定是否采取此类行动。

结论:最能使翼侧活动产生效果的几种情况

一是在防御中;二是在战局行将结束之时;三是在向本国腹地退却时;四是在同民众武装相结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