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地作战受地形的影响很大
山地对作战的影响:山地是能减缓军事行动进展的要素,所以山地有利于防御。但是,那些认为山地防御具有强大威力和功效的判断,或者从山地行军的困难推断出山地进攻困难更大的论断,都是不正确的。
山地防御的最大特点是完全处于被动。进攻者展开成战斗队形比防御者要晚,他可以根据防御者阵地的情况分兵布置;而防御者却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于是,进攻方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而防御者除了寻求地形障碍的保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来应对这一优势。在寻求掩护时,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不会像在山地那样到处可以找得到有效的地形障碍。所以,人们力图使军队同险要的地形结合在一起。于是两者互相依赖,军队防守山地,山地掩护军队,消极防御借助于山地可增强许多力量,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害处,只是防御者活动的自由更少了一些,其实,即使不采取这种做法,防御者也是不大会利用这种自由的。
当敌对双方较量开始,暴露的翼侧即一方的弱点,总是最容易遭受对方打击的。如果防御者原封不动地像被钉住了似的坚守一些坚不可摧的地点,进攻者就会大胆进行迂回,因为他对自己的翼侧不再会有什么顾虑。为避免这种情况,军队的部署会越来越向两翼延伸,于是正面就相对削弱了。这时,进攻者突然采用完全相反的办法:不是展开一翼进行迂回,而是集中兵力进攻敌人的一点,进而突破整个防线。现代战争中出现的山地防御大体上就处于这样的阶段。
在机动性日益增强的今天,进攻方又取得了完全的优势。防御者也只能求助于机动性,但是山地本身的性质与机动性背道而驰。因此,整个山地防御就会遭到失败。那些迷信山地防御的军队在革命战争中就曾多次遭受过这样的大败。
二、要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山地防御的各种作用
打算利用山地防御进行的抵抗只是为了延长一段时间,这是相对抵抗;而要坚持到取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则是绝对防御。对相对抵抗来说,山地是最为适宜的,它能极大地增强抵抗的能力;对绝对防御来说,情况就相反,山地防御通常是完全不适宜的,只在少数特殊情况下才可利用。
在山地,任何运动都比较缓慢,比较困难,因而消耗的时间、人员也多。只要进攻的一方在运动,防御者就拥有决定性的优势;一旦防御者也运动起来,他立刻就会失掉优势。
小部队在山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小部队而言,山地防御阵地的不利因素会减少,其原因是小部队所需的空间较小,需要的退路较少等等。兵力越小,其山地防御的目的就只能是相对抵抗。但是,敢于进行绝对抵抗和夺取胜利的小部队,在山地要比大部队有优越性,从险要的地形取得的利益也要大得多。在相对抵抗起决定作用的一切场合,小部队会取得决定性的利益。
但是,一支大部队在山地进行绝对抵抗就不能带来决定性的利益。因为,在山地,抵抗的力量并不随同兵力的增加而增长。如果使用整个军队或者主力实施山地防御,山地防御就变成山地防御会战,就会遇到种种阻碍条件,这是因为:第一,山地没有可供部队从后方各个方向迅速前进之道路,甚至战术上的突袭也将被起伏不平的地形所削弱。第二,视界会受到限制,对敌人军队的运动不易觉察。在防御者实行积极还击时,山地为对方提供的利益与防御者是一样的,从而使整个抵抗中极为有效的部分难以发挥作用。第三,与后方的联系有被切断的危险。尽管山地非常有利于防御者在正面受到全面攻击时实施退却,尽管山地能给企图迂回防御者的敌人带来大量的时间损耗,但在进行决定性会战,即在坚持抵抗到底的情况下,一旦敌人占领了一些要地,防御者就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