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走进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参观其环境文化、课堂教学、课程开设、学生活动以及其他能体现学校文化的元素后,我的直接感受是“有秩序、有活力、有效率、有生活、有文化”。这五个词可以说高度概括了该校的文化建设成果与效益,以及其终极目的与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态、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长足发展的有效手段。所谓学校文化力,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相对于学校文化来说,学校文化力更具有动态性,它往往通过对学校文化的策划、执行、管理、调控、传播等行为体现出来。一所学校有良好的文化元素,并不等于一定有良好的文化力,而这些文化元素目标只有在学校成员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文化元素,并形成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达成。
北宋镇实验学校自从2008年开始,一直致力于以“减负”为命题的“零”作业下的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目前,已经基本构建起自己独特的实际操作模式与特色。更为可贵的是,由于“零”作业改革与实践,学校文化得以重塑,生成了“零”作业下的改革与创新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冲破了农村学校长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心理藩篱,破解了农村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密码,为新课程改革、重塑农村教师职业生命、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开辟了新的路径。
北宋镇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是“1+0+0=100”,即“一个文化磁场+‘零’管理+‘零’作业=成人百分百”。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肩负着带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使命。对校内而言,学校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在这里,师生共同营建的勤于读书、乐于学习、善于研究、勇于创新等学习风气,尊重包容、和爱互助、诚信淳朴、明礼有仪等美德风范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影响着每一个成员。对社会而言,学校犹如一个文化的磁场,以强大的“同化”作用,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构建;开放办学,让家长委员会走进校园,让学生社团活动走进社区、村庄,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互动促进,实现学校的公共服务职能。对教育而言,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是素质教育的探索者,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成果,吸引着省内外的教育同行及教育研究机构前来参观学习,实现教育的共同发展。
“零”管理是一种团队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人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无为胜有为”的良性管理模式。“零”管理崇尚科学高效:学校规范章程,强化执行,从而实现人司其责、人尽其能的目标,使每个人都在制度的指引下自觉遵守规范成为一种常态。“零”管理注重民主平等:学校以人为本,决策民主化,管理民主化,从而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主体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零”管理重视合作共进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学校借鉴“团队式引领”管理思想,对小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先进带动后进,让后进主动求发展,从而实现共生共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集体荣誉感。“零”管理关注文化浸润:学校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让师生以文化沐浴心灵,在文化的引领下自觉规范个人行为。
“零”作业是创新型、高效型课堂模式,目的在于让师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我激发学习兴趣;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探究,构建高效课堂。“零”作业不是不学习,而是建立“学习型组织”,落实学习任务;运用“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使用“课堂学习指导纲要”,促进教学环节优化;设计“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双休日和节假日的生活;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
培养美好人性,塑造美好人格,营造美好人生,建设一个美好社会,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成人百分百”即以此为追求,让每个人都能收获成长,让每个人都能终身发展。“一个文化磁场”强化的是人的责任意识,‘零’管理”锻炼的是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零’作业”养成的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三者是“成人百分百”的有效保障。学校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拥有良好的教养、横溢的才智、强健的体魄、高雅的审美;致力于教师的素质提升,使其以教育家、思想家的眼界、胸怀和抱负从事教学,从而实现其教育追求。
北宋镇实验学校文化生成后,并不是静态地在解读和单纯健全其文化形式,也并非徒有文化元素,而是基于动态地运作,让学校文化找到“绽放”的形式,创造性地、有效地把相应的文化元素逐渐构成系统的、相对集中的文化力;并且通过这种不断生成迸发的文化力助推学校内在意义的发展和外在的影响力,凝聚发现内部力量与智慧、吸引运用外部各方面的支持因素的精神,不断优化学校的文化竞争力、培育学校的文化生长力、激活学校的文化创新力。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由学校文化生发的文化力的作用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6年乡村学校教职员第一次联合研究会上就提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在他眼中,生活力就是“战胜实际的困难,解决实际的问题,生实际的利,格实际的物,爱实际的人,求实际的衣、食、住、行,回溯实际的既往,改造实际的现在,探测实际的未来”的能力。因此,校园生活力其实是教育联结现实生活的能力。
而兴起于北宋镇实验学校的“零”作业改革,正是出于回归生活的宗旨,从校园生活的原点重新出发来表现有规律的、科学的生活,从而实现师生创造生活和享受生活的原初目的。
北宋镇实验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是这样的:第一层是“归零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真,让教育走向真善美;第二层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即学校的校训——“志道游艺,抱朴求真”;第三层是学校的三大品牌——一个文化磁场、“零”管理和“零”作业;第四层是它的办学理念——“创领学习,奠基成长”;第五层是学校的行动,就是全校每个人在每个时间段和空间的实际生活元素和项目,如家长义工行动、乡村少年宫的文化艺术教育、教师志愿者共同体、翻转的班会课、问题主体课堂、志道游艺课程、微创新研究、自主生活德育和全人教育实践研究、学生自管委员会等;最后一层是学校愿景——“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探索者”和培养目标——“做有担当的现代人”。
为了达到上述学校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效益,形成一种文化力,学校力争围绕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在课程、教学、教研、德育、管理、制度运行、评价等方面,在教室、走廊、大厅、公寓、餐厅、功能室、操场等地方,都经过系统思考和设计,让学校每一个人全天所经历的行动和思考,通过运行和评价,都展示在学校的每个地方。这样,学校生活的过程与痕迹就动态地绽放在校园里,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管理思想,达到用文化来管理学校的境界。学校文化力自然生成,一所真正注重内涵发展的学校应运而生。
我仅从学校每一面教室外墙上的文化展板的设计与运作来解读和阐释本文观点和北宋镇实验学校文化治校的发展路径。在每一面教室外墙上,都能看到一块精致的文化展板。从外观结构上看,它是“100”的一种变形,象征着学校“成人百分百”的育人观。展板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代表“一个文化磁场”,第二部分代表“‘零’作业”,第三部分代表“‘零’管理”。展板两边镌刻着学校的精神“自信、超越”。这一块块的展板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走廊和展示一些内容,重要的是它的运作与内容反映着每一个班级个人和团队每一天的生活形态与方式,所有班级的展板交相辉映,展现了全校全天所有人的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评价和生活享受的过程与程度。
“一个文化磁场”的具体内容有“教师荐文”与“学生荐文”栏目,可以推荐名家文章,也可以推荐身边教师和同学的文章,目的是打造一方浓厚的文化阵地,吸引大家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名著、欣赏名篇,从这些大家的文章中汲取先进的思想,陶冶性情,润泽品德;同时,激励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来书写美好的人生,记录下自己身边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和故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斗不止。另一个栏目是“感动人物展示”,感动人物的诞生来源于第二部分“‘零’作业”和第三部分“‘零’管理”的评价结果。
“‘零’作业”这一板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小组,由四人组成,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文化)的日、周和月评价。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每位教师上课时会对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进行当堂评价记分,由具体负责此任务的学生把每一节课各小组的分数转放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此黑板画有一天共六节课的课堂评价表格),再把一天各节课的总分数转放在一张彩色小卡片上:周一的分数放在日评价栏目中的第一个小盒内,周二的分数放在第二个小盒内,以此类推……共有五个放置日评价小卡片的小盒。一周结束后,把五天的分数相加,把总分数写在周评价卡上:写有第一周总分数的卡片放置在周评价栏目中的第一个小盒内,以此类推……四周后,即统计出一个月的各小组评价分数,然后将月总分数卡片放置在月评价栏目中。这样每个月的优秀小组就会自然被选出,优秀小组和表现突出的个人即为月度感动学习型组织和个人。该板块的第二部分放置学生操作的“我最喜欢的教师”的课堂评价卡,上面有学生评选出的教师姓名与学生喜欢的理由关键词。这一活动的实质是让学生自主评价教师的课堂改革情况。第三部分张贴“零”作业监督卡,让学生对教师是否布置课下书面作业进行监督,每天的监督内容会及时公开。
第三个板块是‘零’管理”,同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自我管理评价表,内容包括自习、两操、卫生、纪律等日常管理情况,具体操作办法与‘零’作业”板块中的学习型组织评价方式一致。第二部分为“做有担当的现代人”主题教育活动展示,目的是展示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成果,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第三部分为自我管理监督台,旨在促进学生进行互相管理,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习惯,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这样的展板设计理念与运作方式,就蕴含了学校管理的价值观和改革实际操作形式,这只是该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该校的文化建设整体设计思想其实就是通过创生校园生活力,打通教育与生活的隔膜,让学校文化力动态地作用于校园生活中,让每天成长的校园生活在文化的统摄下,形成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文化力量,让全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得到尊重、个性有发展的空间,让所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规律,为他们的成长过程打下终生难忘的美好教育印记。这样,一所学校良好的生态文化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