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我有幸随着我市优秀校长赴新加坡考察团来到了新加坡。走进学校,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我看到师生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充实的微笑,到处都能听到彬彬有礼的问候。八九岁的孩子都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上下楼梯时,他们会自觉排队;候课时,他们会整整齐齐地坐在走廊里;即使在课间加餐时,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喧闹……真是一群懂礼貌、守规则的师生,这是我对新加坡教育的第一印象。随着考察的深入,我对新加坡的基础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阳光、开放的办学理念
考察期间,我们首先参观了后港中学。一进入校园,我们便受到了师生们的热情接待。环顾四周,学校的环境让我们耳目一新:学校四周没有院墙,没有大门。这与新加坡是一个严格的法治国家有关,也与他们秉承的办学理念有关一教育应对社会开放。再看教学楼大门口上方,是用英文写的学校办学目标——HEALTHYHAPPY(健康、快乐)。我们不由感叹,多么“阳光”的思想。
我们一一签字为后港中学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后,被后港中学的老师引进了三楼的接待室。接待室里布置得虽然简单,但是很温馨,桌子都是圆桌,四周墙上挂着一些学生作品。后港中学的十几个老师早已坐在那里等着我们到来。
后港中学的校徽是一个歪着头的小孩子的标志。该校校长说,这寓意着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观点。校长还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学生的价值观是honest,optimistic,unassuming(诚实、乐观、谦虚)。卢志文在《新加坡教育考察漫谈》一文中说道:“新加坡学校的教育是面向全球的,不只是针对本国,到其他国家生存也能行。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领袖才能,锻炼学生未来怎么做,让学生有机会跟外面的人、团体接触。这样,学生就能适应世界,适应未来。”
走进依布拉欣小学,我们同样受到了该校校长和老师们的热情接待。校长与我们一起回顾了学校的历史,并解释了学校名称的由来一该校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新加坡的开国元勋。校长说,学校的愿景是培育有毅力、品格高尚的人才。“学生都是独特的,我们要为学生将来到社会上生活铺好路。我们的使命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依布拉欣小学的格言是“自强不息,学习海豚精神,不怕困难”。
依布拉欣小学十分强调课外活动辅助课程,并与家长、社会团体建立伙伴关系。在一间房子里,我们看见两位学生家长正在做手工艺术品。我们问他们:“是学校要求你们来的吗?”他们说是自愿的,“为学校做点事情是我们的义务”。原来在新加坡,家长都是自愿到学校做义工的。学生每年也必须参加六天的义工活动,并被记入各自的评价档案。
在学校里我们看到一口水井的模型,上面还有五六只“青蛙”,上面写着“放眼天下,读尽好书”八个字。校长介绍说:“国家号召学生要多读书,不要做井底之蛙。”依布拉欣小学十分看重“创意”,重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在学校的“创意室”里,我们参观了该校学生的各种“创意作品”,了解了学校富有创意的校本课程。在依布拉欣小学评价教师的标准中,学生的成绩只占五分之一,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是否有创意则是一个重要指标。这给我们的触动很大。
二、多姿多彩的学校活动
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所到之处,我们都感叹于新加坡良好的教育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感叹他们有一个自信、乐观、向上的教师团队;同时,更为新加坡学校别出心裁的活动设施建设、活动设计所折服。
新加坡寸土寸金,在每一所学校,几乎所有的角落都有学生的活动场所。比如,楼梯口就有画室、雕塑室、阅览室,走廊拐角处就有电脑设计室、舞蹈室……而所谓的“室”,也是只有相应的活动用品,没有安装房门,学生可以随时进来活动。
新加坡的学校活动分为校内活动(亦称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相当于我国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活动教育渗透着国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爱国教育、爱心教育、责任感教育等)、艺术教育、文学教育、体育以及其他特长培养(如服装设计)等。
新加坡的学校活动,不论课外活动还是社区活动,均体现着新颖、独特、贴近生活的特点,遵循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规律的教育原则。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华裔、马来族、印度裔、欧亚族和睦相处,互相尊重。这得益于新加坡接受多元文化的社会氛围,更得益于基于此的学校教育。在依布拉欣小学,我们参观了“校内文化之旅”图片展。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在中国年、马来年、印度年,学校不仅组织同学、师生间相互拜年,还组织他们走进社区给老年人拜年,并帮助老年人打扫卫生。元宵节,学校组织学生看灯会、猜灯谜。端午节(在新加坡称作稻米节),学校组织学生到学校来包粽子、品粽子。每年7月21日是新加坡的“种族和谐日”,学校会组织不同种族的学生们相互交流,让“妈妈团”到学校,邀请马来小朋友一起包没有猪油的水饺。那种欢乐的气氛,孩子们一辈子都忘不了。
尽管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国家,但大家在融入新加坡的同时,均能保持各自的文化传统。在新加坡,各学校都很重视开展体现每个种族特点的文化寻根活动。在依布拉欣小学,华裔、印度裔、马来族民俗文化展厅错落有致。在华裔民俗文化展厅,我们看到了陶器、瓷器、罗盘、算盘、古筝等物品,他们搜集的“三书”“六礼”等婚俗,也让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倍感新鲜,而这些东西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搜集、整理或动手制作的。
为了开展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活动,新加坡的老师们可谓费尽心思。如在小学一年级华裔学生中开展“看中医,学汉语”活动,培养民族感情;对二年级学生进行饮食保健教育,让学生认识各种农作物,了解其生长过程,掌握其保健价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悯农、惜粮情感;在三、四年级,老师们让学生从网上搜集中草药知识,并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中草药,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既学习到保健知识,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新加坡很多学校的活动十分注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密切结合。如为了培育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在依布拉欣小学,他们组织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走进动物园,观察动物习性,与饲养员交流,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回到学校后,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编成了《动物园的故事》一书在校园内发行。我们看了其中的文章《大象的尾巴咋丢了》《金丝猴的月子》等,这些真实的动物生活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后港中学开展的“学生领袖实习国会议员”活动,新颖独特,成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本课程紧密联系的学生活动还有很多,如让孩子们参与电视剧制作、参与电视剧主题曲创作等。
新加坡学校的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不但有趣,还很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课外活动内容名目繁多,有拳击、武术、射击、足球、篮球、网球、象棋、器乐等,学生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由学校组织、由本校教师或学校聘请的“外教”执教的课外活动。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十分注重“学团”建设,永青小学的华乐团,后港中学的龙舟队、舞狮团、学生警察、男女童子军、学生红十字会等都十分活跃,它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比赛,获得了许多奖牌、奖杯,展现出了迷人的风采。
短短三天的考察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新加坡。我一路在感慨,新加坡的教育给我们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借鉴。虽然我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无法去感受新加坡教育更多的含义,也无法亲眼看看他们的真实活动,但是,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课程的开设到校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氛围等,都体现了新加坡学校“育人为本,全面发展,面向全球”的育人理念。
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新加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活动教育中获得启发,并立足实际,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上,发挥好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开发出更多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给予学生更多发现知识、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努力培养更多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张扬、能力突出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努力培养更多与全球接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