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教育的良心(1 / 1)

教育之眼 李志欣 1681 字 14天前

2019年7月1日至3日,北京市密云区中学校长研究工作室成员七人(包括我),另有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桃花镇中学校长,一行八人前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考察学习。

回来已经三天了,一直在构思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因为我不想就此简单地写点文字。我想把真实的感受与所得记录下来,以便于我们八个校长能够有真正的收获,让所学习的成果能够在自己的学校里得到借鉴。

在到达宁波市之前,我就对该校校长厉佳旭慕名已久了。他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其实这些名头并不重要,我们是被他的教育情怀、办学精神与治学修养吸引过去的。

我们在中午十二点多到达镇海区的一个酒店,然后与厉校长联系。他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肃然起敬:“你们先入住,我现在正在开会,不方便过去,明天早晨我过去接你们。”

第二天早晨八点五十,我们八人早就等在酒店外边的广场上。此时一辆白色小车开过来,里面有人探出头来:“你是李校长吧,我来接你们了,上车吧。”

一路上,我们聊得很轻松。很快,学校到了。

一下车,顿感开朗。大大的校门,方方的广场,大方、自然之气扑面而来。

集体合影后,厉校长把我们引到一块像海上正在航行的船只的巨石前,上面镌刻着“世界因我更美好”七个隽美的红色大字。厉校长如数家珍地与我们说着这块校训石的来历、形状与寓意。

其实,这七个字并不难理解,却凸显了立人中学“立德树人”的真谛:关注每一个人,成全每一个人,只有让自己的世界美好起来,才能影响自己周边的世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句话会时时提醒立人中学的每一个人: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为他人、为社会、为世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为人类谋幸福。同时,它表现出了立人中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美好期待与行为标准要求。它还诠释着立人中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重视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教师成为自觉的、学习型的、有教育家精神的大国良师的宗旨。这是办学者的自信与境界啊!

绕到石头后面,我便发现了四个字:守护良心。“致良知,知行合一,教师是做良心买卖的。”这是厉校长挂在嘴边上的话。在此我不想一一具体复述,且跟着我看看校园里的一些景观与发生的故事,你们就能理解这四字校风的内涵与意义了。看厉校长是如何率领全体教职员工来守护教育的良心的。

在体育馆前,有三块展板,分别是银杏之风一慎始敬终,德高望重,要求老年教师讲作风、讲大局、讲垂范;香樟之质一勇挑重担,争创佳绩,要求中年教师比担当、比贡献、比发展;新竹之态一虚心好学,拼搏进取,要求年轻教师爱学生、爱学习、爱学校。往后走右转,教学楼广场前,体育馆后墙上写着学校的办学精神:最宝贵的是生命,最珍贵的是时间,最高贵的是善良,最可贵的是自强。这可谓是对“守护良心”这一校风的基本阐释。

穿过操场,径直走到操场西北角,是一个小花园。园里有亭子,名为“明德”。这样的景观在南方并不稀奇,引起我注意的是对面墙上的两行字,一行是黑色的一高压危险,严禁攀爬;另一行红色的字是一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厉校长说墙那边是高压变电器等设备,学校担心学生不小心或好奇爬过去,于是把这里做成了安全教育基地。

往前走,回头看到西面墙上有两个字“知止”,旁边还有三排字:总有一些事情,永远不要去尝试;总有一些底线,永远不要去触碰;总有一些禁区,永远不要去涉足。旁边通往里面的小门,颜色是黑色的,这也是一种警示。

继续前行,有棵树,旁边有一个木制牌子,上面写着“慈父树”。据说是一名从该校毕业的学生在上海打工,被雷电击死,其家在学校附近,学生的父亲便向学校提出一个请求,想在校园里种一棵树,以后见树如见亲人。这不是件小事情,学校领导班子商议后,决定同意该父亲的请求。从此,这里成了“孝文化”的教育基地。

旁边伸展开来,每棵树下也分别放着一块鹅卵石状的石头,上面镌刻着如“乐助树”“爱生树”“敬业树”等文字,并都签着名字。厉校长介绍,这是一些退休的教师留下的精神,将永远在这里激励一代代的年轻教师,如他们一样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这里是师德教育基地。

抬眼望去,在栅栏旁边发现了一口井。我对水井情有独钟,因为小时候,全村的饮水问题全靠一口井,我经常挑着两只桶去井上提水。立人中学将这口井命名为“舜井”。厉校长说,以前因为冲刷厕所用水较多,为了节省经费,想到了挖一口井,现在此井用不着了,但是将它留下来,倒成了一个感恩教育的基地。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的确如此。

最让我们震撼的是立人中学的厕所。在厕所的外边墙上,写着:这里是每个人最真实的考场一这里优雅的人,一定是真正优雅的人;这里自律的人,一定是真正自律的人;这里美好的人,一定是真正美好的人。厕所的名字叫“雅心阁”,这是校园里最美的空间了。只有心灵最美的人才能走进最美的地方,只有心灵最雅的人才能建设最雅的空间。里面的整个空间,角角落落都很干净,没有任何味道,还略散发出淡淡的自然之香。隔断前、四周台子上、窗台上等地摆满了绿色植物。一些台子上展示着学生的创意作品,也有悬挂的艺术品和中国传统景观摆件。在每一个隔间门旁边,有一个小书架,可以放书,也可以放其他物品。我们赞叹,这比一般的居住的房间还整洁干净、绿色环保、富有书香气息。这是一个文明学习之地,来到这里的人哪能舍得破坏它、弄脏它?更令人赞叹的是,这样管理高水平、高品位的地方,竟然全部是由学生承包打扫的,他们利用课间、课后的时间来完成他们神圣的任务。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五星级酒店般的厕所,走出去,便看到一棵卧倒的柳树,从周边长出了一些新枝。据说这棵树被大风刮倒了,但学校没有把它处理掉,而是把它留下来,并用围栏圈起来。这里变成了生命教育的基地:顽强的事物总是有生命力的,它能在艰难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接下来,我们在厉校长的引领下,参观了该校的几个主题园区景观,如立志园、立身园、立学园、立行园、立新园、立趣园、立功园,还听了一节英语课,均感觉收获很大,得到深深的启发。厉校长不忘学校文化传统,找准学校文化的根与脉,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大胆改革,实在令人敬佩。

“这是一个有很多故事可以流传下去的校园。这是一个可以让人停得下来(可以静静发呆,安放灵魂)、想得进去、看得开去的校园。这是一个把教育的目的寄寓于环境中,让一草一木充满明示或暗示的校园。”厉校长如是说。

这所学校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厉校长非常赞赏学校的枇杷节。等到学生快毕业参加中考时,他们会亲自采摘已经成熟的枇杷,拿到班里分发给其他同学品尝。这是对即将考试的学子的美好祝愿。

我们亲眼看到并领略了立人中学学生吃午饭的仪式。放学铃声一响,看不到一个学生在校园里乱跑,我们正感到奇怪,却发现一支支甩着双臂、排列整齐的队伍走向餐厅,表情轻松且自然,他们没有感到拘束。走进餐厅后,更让人震惊的是,所有学生都在安安静静地吃饭,没有一个学生随意说话。我发现一个秘密,有的学生早吃完饭了,却没有离开,而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待。此时,我看到一个学生敲了一下铃,听到铃声后,学生们才一个个安静有序地离开餐厅。餐厅并不大,楼梯并不宽敞,但没有任何拥挤的现象。

厉校长说:“好的学校是不是可以这样一学生每天生活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仪式之中,他们深刻地领悟到,生命就是一场又一场大大小小的庄严仪式,每一天,每一刻,都需要他们庄重而认真地去面对和应对。”这是厉校长的独特教育思想。我相信,立人中学的校园里会有很多这样庄严的仪式。

立人中学以及厉校长与他的同仁们,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深度思考的问题和经验,但是遗憾的是,时间太短,我们没有机会去一一体验。

立人中学的“办学定位育人化、价值教育体系化、岗位工作标准化、教师培养个性化、人际关系简单化、教育活动仪式化、学生管理自主化、课程课堂生本化、校园环境故事化”九化教育,不是一次就能领悟参透的,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再次前来学习。

热情的立人人礼貌地把我们送出校门,与我们一一握手,大家均感到那份不舍的情感。这份美好的情感是因为同怀教育的良知才碰撞生成的,然后就自然结下了友谊,为今后的互相学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