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论篇第四十(1 / 1)

黄帝问道: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患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想再吃了,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

黄帝又问:如何治疗呢?

岐伯答道:可用鸡矢醴来治疗,一服就能见效,两剂病就好了。

黄帝接着问: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为什么?

岐伯解释说:那是因为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所以病容易复发。另外,有些人病情虽已接近痊愈,但由于受了风寒,冷气在腹中积聚,也会导致鼓胀病的复发。

黄帝继续问:有一种胸胁胀满的病,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然后流清涕,吐血,四肢发冷,头晕目眩,大小便带血,这是什么病?病因是什么?

岐伯回答说:这是血枯病,患者往往年轻时有过大失血的经历导致内脏受伤,或是酒醉后行房导致肾气衰竭、肝血受损。对女性而言,还可能导致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黄帝问:那该怎么治疗呢?

岐伯答道:取四份乌贼骨,一份蔗菇,将两种药混合,以雀卵为丸,制成如小豆大的药丸。每次服五丸,饭前用鲍鱼汁送下。这个药方能通利肠道,修补受损的肝脏。

黄帝又问:有一种少腹胀满的疾病,上下左右都有根蒂,这是什么病?能否治疗?

岐伯回答说:这是伏梁病。

黄帝问:这病是怎么得的呢?

岐伯解释说:患者少腹里藏有大量脓血,而且脓血位于肠胃之外,所以不容易治疗。治疗时,医生不能用力按压患者的少腹,否则会导致患者死亡。

黄帝惊讶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岐伯答道:因为少腹的下面是二阴和小腹,按摩少腹会使脓血向下流出;而少腹的上面是胃脘部,按摩少腹还可能使脓血向上压迫胃脘,从而导致横膈与胃脘之间形成痈。而痈是根深蒂固的疾病,很难治疗。一般来说,如果这种病发生在脐部以上就比较危险,发生在脐部以下则相对容易治疗。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急切地按摩患者的少腹,以免加重病情。关于这种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刺法》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

黄帝继续问:有的人大腿、小腿都肿胀,而且肚脐周围疼痛,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回答说:这也是伏梁病的一种,是由于宿受风寒引起的。风寒之气充溢大肠并在肓膜中滞留。因为肓膜的根源在脐下的气海穴所以患者会绕脐作痛。治疗这种病时千万不能用攻下的方法因为如果使用攻下的方法就会使患者出现小便涩滞的病症。

黄帝说:您多次提到患热中、消中病的人不能吃肥甘厚味也不能吃芳香、石类药物。因为石类药物会使人发癫芳香类药物会使人发狂。但患热中、消中病的人多是富贵之人他们很难遵守不吃肥甘厚味的禁忌而不使用芳草、石类药物他们的病又无法治愈这该如何是好呢?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岐伯回答说:芳草类药物气味香美石类药物气味刚烈这两类药物的性质都比较急疾坚劲。如果不是性情平和的人最好不要服用这两类药物。

黄帝问:为什么不能服用这两类药物呢?

岐伯解释说:因为热中、消中病患者的热气本身是轻捷刚烈的而这两类药物的性质也是如此。如果二者相遇就会伤害患者的脾气。而脾属木与酸味、绿色、春季等相应所以脾恶湿。因此如果患者服用了这类药物那么到了甲乙日肝木主令的时候患者的病情就会加重。

黄帝说:我明白了。有的人出现胸膺部肿胀、颈部疼痛、胸腹胀满的症状这是什么病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厥逆病。

黄帝问: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对于这种病如果用灸法治疗就会导致患者失音如果用针刺治疗就会导致患者发狂。所以必须等到患者体内的阴阳之气上下**之后才能进行治疗。

黄帝问: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说:因为人体上部为阳如果阳气又逆于上就会导致人体上部阳气过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灸法治疗就相当于以火补火会使人体上部的阳气更盛而下部的阴气无法上承患者就会出现失音的症状。如果用针刺治疗阳气就会随着针外泄人体的神气就会失其所守患者就会出现神志异常而发狂的症状。所以必须等到患者体内的阳气自上而下阴气自下而上阴阳二气**之后再进行治疗患者才能完全康复。

黄帝说:好的。那如何知道妇女怀孕并将要生产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女子的身体似乎有病痛的症状但诊脉时又并不见其有病脉那就可以判断她是怀孕了。

黄帝接着问:有的病发热而且疼痛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说:阳脉是主热症的所以发热的症状都与三阳经受寒有关。三阳经受寒后阳气就会极其旺盛所以发热时三阳脉也会极其旺盛。如果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那就说明病邪在少阳经;如果大两倍那就说明病邪在太阳经;如果大三倍那就说明病邪在阳明经。当三阳经的病邪传播完毕后就会传入三阴经。病邪传入三阴经后病就在头部和腹部患者会出现腹胀和头痛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