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迪·林恩·李(Wendy Lynne Lee),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鲁姆兹堡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维特根斯坦晚期思想、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女权主义理论、生态哲学、马克思哲学等。根据这些研究领域,温迪·林恩·李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主要有:《马克思与性别意识形态:实践与自然的悖论》(1994)、《身份认同的确立:女性主义者的主题与性欲的结构》(1995)、《妇女—动物—机器:维特根斯坦生态学女性主义的结构》(1995)、《小蜂雀翅膀之声: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对作为权力形式的生活方式的研究》(1999)、《女性主义理论,激进的女同性恋者》(2001)、《重读经典:对维特根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2002)、《卡尔·马克思的性别辩证法》和《维特根斯坦著作中的性欲》(2004)等。

《马克思》是作者于2001年出版的唯一一本著作。作者认为,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深刻的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一个革命的思想家。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读者通过熟悉马克思著作中的革命思想,激发起读者作为无产阶级的一员来思考自己和人类的命运的愿望。针对由于20世纪一系列的与共产主义有关的政治事件而对马克思所产生的怀疑、误解甚至诽谤,作者认为,马克思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为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的重要而持久的方面,也为了阐明马克思与21世纪的关系,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两节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主义,以此来提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政治、伦理问题的相关性示例。

本书选取的是《马克思》一书的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与对压迫的批判》和第六节《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在第五节中,作者通过一种现象学的分析方法来解读20世纪的作家和批评家斯坦的短篇小说《三个人的生活》中一个叫“好人安娜”的生存体验,以此来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和劳动的理论的力量和局限性。安娜是一个中产阶级底层的天主教英国妇女,她的整个一生都是作为一个仆人在为一个比她有身份的人服务。这样一个妇女的生存体验既说明了她作为劳动组织的一分子,但也不能完全被归结为马克思关于男性工人的“动物机能”的描述。因此,安娜的生活既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工作及其异化的典型——这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力量所在,同时也说明了马克思的劳动和人性概念不能完全说明妇女的生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作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在于马克思缺少对隐性父权统治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而父权统治的家庭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原型,因此,妇女承受着隐性父权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作者进一步分析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承受隐性父权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的人群已经具有普遍性了,他们包括有色人种、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以及被其他主流文化所“放逐者”。因此,上述人群将会成为革命愿望最为迫切的人,而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将这些人从双重压迫中解放出来,并且革命的目标是普遍的自由。

在第六节中,作者从生态学的女权主义者的视角来继续探讨革命问题。作者认为,环境——包括可耕种的土地、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等,是革命至少要获得的对于实现自由来说本质相关的东西,而环境破坏的根源是异化劳动,即资本主义的经济。那么,革命者必须发展出一个唯物主义的劳动概念,这一点依赖于对实践的理解。对生态学女权主义来说,实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核心概念,实践的理想是“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不能从共同体中被抽取出来,因为它不能单凭自身而自我实现,因此,几乎一切行为都构成环境变化的某些形式。从这一视角来理解实践,即从人类的自我实现的角度来看待人类行为的方式,就不会仅仅从工具性的角度理解劳动,而且也从伦理性的角度理解劳动,这就使得实践有了一种特殊的道德意义的方面,那就是,实践理想能够支持一种革命,革命的使命是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并设想一个其成员能够永远自我实现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