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蒂·索珀(Kate Soper),现任北伦敦大学哲学教授。她是英国及欧洲环境保护主义和和平运动的倡导与组织者之一,率先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批判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需要》(1981)、《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1986)、《被困扰的愉悦》(1990)、《何为自然》(1996)等。
索珀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人类需要和快乐等问题予以积极关注。她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类需要问题的观点具有内在的矛盾性:马克思一方面将人的需要视为历史性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后资本主义社会要求有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要求的条件的行动和知识。索珀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发展出一种“新享乐主义”,以解决她所认为的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的矛盾。
本书选取了《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一书的第二章《唯物主义人道主义: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一文。在此文中,索珀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理解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线索,但马克思又批评黑格尔将观念作为现实的创造者;尽管这种批判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但马克思最终也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道主义,走向了“积极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既区别于庸俗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因此,人和自然不能有“直接和谐”,但是作为人的自然的东西和属人的东西的中介的,不再是黑格尔的实际上是观念的劳动,而是作为现实的和感性的活动的劳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以异化的形式存在,但异化劳动是实现“积极的人道主义”所必不可少的。索珀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看作是“伦理的”,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性之丧失的悲叹,同时她还认为,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专门针对人类的存在状况而言的,并且马克思之所以反对抽象的“人的本质”的概念正是为了强调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因此,马克思的理论没有跳出人道主义的范围。